宋太原城
宋太原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赵光义火烧水灌将一座有着近1 500年历史的太原三城夷为废墟后,在古城废墟东北18千米许的汾河东岸,新建了宋太原城,它就是今天太原市的迎泽区及杏花区部分地区。 据《永乐大典》载:宋太原城的规模“周一十里二百七十步,宋太平兴国七年建,门四。”与唐太原三城难同日而语。但是,宋太原城虽小,其军事地理位置比已毁的太原三城有过之而无不及。宋太原城由一座大城、一座小城、三座关城组成,共五城之多。大城中的小城,位居城之西部,周长五里一百五十七步,几乎占去大城半城之地,城名“子城”。子城中均为各级衙门以及监狱和粮仓,无民居民宅。民间传闻的“丁字街”、“钉龙眼”之说,便指太原宋城的街巷格局。其实这种说法乃是对金元时期文豪元好问《过晋阳城书事》诗中“官街十字改丁字”一句的误读。太原宋城中街巷,并非都是“丁”字街,只是四条官街呈丁字形。 宋太原城创建后百余年,即发生了金宋太原之战,区区十里小城,竟抵御了金军强大马步兵200余天的围攻。北宋王朝屈服于金人将太原划割于金,太原军民在内无粮食、外无救兵的情况下,与金人决一死战,直至陷落。宋金太原之战,使宋太原城受到重创,城中之城——子城便在这次大战中毁于兵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