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寿诞
每逢生辰,山西各地都有举家庆贺甚至大宴亲友和宾客的习俗。民间一般以50岁以下为“做生日”,仪式相对简略。晋南襄汾一带有“三十石榴四十桃”的说法,即一个人满30岁,亲友要送石榴祝贺;满40岁,则要送面桃。现在城市中人过生日较简略,一般并不十分重视。对于独生子女则另下一番工夫,但多数家庭以食物丰富为原则。近年来流行过生日订做生日蛋糕;中小学生过生日,一般都有同班同学来参加祝贺。 50岁以上过生日便称为“做寿”,又名“祝寿”,其仪式相对隆重一些。祝寿时,亲友要来祝贺,送寿桃、寿面、寿联、寿幛、寿屏等,称为“拜寿”。较为隆重的人家要设寿堂,燃寿烛,结寿彩。老人身着新衣,端坐中堂,接受亲友晚辈的叩拜。临汾一带,祝寿时要吃“长寿面”,即浇汤面或臊子面。席间,宾客在吃第一碗时,要把面挑出一筷子,搭在事先放在饭桌的一根大葱上,名为“添寿”,意在祝福老人益寿康宁。 山西各地都有庆贺60诞辰的寿诞风俗。每逢60寿辰,晋南、忻州、雁北等地都有给老人做“寿材”(棺材)的风俗。一般讲究在有闰月的年份里动工做,并最好在闰月做,有所谓“闰年闰月一百岁”。在寿材立帮安底的那天,儿孙们要烧香祭献,鸣放鞭炮。 雁北、忻州一些地方还要把一块红布系在棺帮上,让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孩从棺木框内钻过去,称“合龙口”,以此祝老人长寿。晋东南有些地方给老人做寿材时讲究木匠先用锛斧把原木砍一下,以木屑飞出的远近,占老人的寿命。寿材做好后,除工钱外,各地都有额外给木匠“花红礼施”的讲究。 人到50岁即“知命之年”,60岁即“耳顺之年”,山西各地都讲究给老人缝制“寿衣”即老人去世后所穿的衣服。寿衣多用绸缎料,剪裁缝制也要选日子。寿衣做成后,每逢节令或喜庆日子,老人先要穿一穿。民间认为活着穿什么衣服,死后才能穿什么衣服。 人到80岁,便被誉为“老寿星”,其生辰的大庆,称“过大寿”,“庆八十”。人们通常用“寿登耄耋图”或“寿居耄耋图”或“富贵耄耋图”作为贺礼来祝贺。猫和蝴蝶本与长寿无关,但古语有“耄耋”二字,“七十曰耋”,“八十曰耋”,是年岁的别称,且都是大数,后世便用来指代长寿。又因“耄耋”谐音“猫蝶”,于是花猫和彩蝶成为长寿的象征物。画一幅花猫瞅彩蝶的山石花草画,用以表示祝寿。 山西各地都有“扎红”的习俗。无论大人、小孩,凡在本人属相年内即所谓本命年内,和逢九之年(如四九三十六岁、五九四十五岁等),小孩一般讲究穿红背心、红裤衩,成人多扎红腰带或穿红色内衣裤。民间认为本命年不吉利,多灾多难,故以穿红系红避邪除恶,祈求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