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地方戏剧曲艺 » 祁太秧歌(太谷县、祁县)

祁太秧歌(太谷县、祁县)

祁太秧歌(太谷县、祁县)祁太秧歌是源于山西太谷、祁县的一种民间小戏,民间习惯称为太谷秧歌、祁太秧歌或晋中秧歌。起源于农业劳动,其渊源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后来,这种民间小调逐渐融入动作、舞蹈、武术、技艺,发展成为一种“地秧歌”和“过街秧歌”;又吸收了外来民间艺术的精华,由街头演唱逐渐发展成为拥有几百个剧目的地方小戏。      祁太秧歌虽属地方性的剧种之一,但它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本地域性,特别是它脍炙人口的优美曲调,不但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而且受到许多专家的认可和青睐。几十年来,中央民族乐团、总政歌舞团、中国音乐家协会等专业团体,先后到太谷、祁县采风记谱。著名作家孙谦、林杉,作曲家马可、矍维,歌唱家郭兰英、王昆、卢秀梅等,都先后用祁太秧歌改编、填词,演唱了许多名歌、名曲、名剧。祁太秧歌的代表作《看秧歌》被编成舞蹈,纳入交响乐并在国内外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明代正统年间,晋中平原已流行当地民间艺人口传的秧歌,在历史变迁中,祁太秧歌由劳动人民和民间艺人组合的班社形式传承下来。清道光年间,祁县已有“同乐社”“祁太喜乐班”“祁太德威社”等诸多班社,民国年间更甚。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祁县、太谷为中心,辐射到文水、交城、孝义、汾阳、阳曲、太原南郊、清徐等周边十余县区的地方小戏。      祁太秧歌是集音乐、舞蹈、唱、念(道白)、做(表演)、打(武秧歌)于一体,并以唱为主的综合艺术。或一剧一曲,或一剧多曲,曲调优美动听,语言生动活泼,内容主要反映太谷、祁县及晋中农民的劳动、爱情等农村生活,情节简单,唱词多为排比句式,舞蹈动作活泼多样。表演质朴、简约、粗犷,很有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简介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是山西省唯一一家出版科学技术类图书的专业出版社,拥有医学、地图的专有出版资质,获得“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省直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建设南路21号
邮 编:030012

网站运营:王祎凡 0351-4922100
电 话:0351-4922103(综合办)
0351-4922134(总编室)
0351-4922121(发行部)
Copyright◎山西文化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