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代彩塑 » 唐代彩塑 » 独冠中原的山西寺观彩塑

独冠中原的山西寺观彩塑

独冠中原的山西寺观彩塑“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太平御览》卷78引《风俗通义》彩塑即彩绘泥塑,简称彩塑,是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雕塑为造型艺术之一,其表现形式有圆雕、浮雕、凹雕、悬塑、壁塑、透雕、镂空雕刻等;其技术方法分为雕、刻、镂、琢、铸、塑、脱纱、干漆等;根据所用材料性质的不同,又可分为石雕、竹雕、砖雕、木雕、玉雕、牙雕、贝雕、漆雕、核雕、琉璃雕、陶塑、玻璃钢雕、面塑、泥塑、麻布脱纱、根雕、塑料雕、玻璃雕、瓷器雕以及金、银、铜、铁、铝等各种金属铸像,其丰富多彩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其实,我们可以把雕塑简单地划分为“雕”与“塑”,凡在坚硬的材料上进行刻削、镂击者,统统可称之为雕,它是把艺术品多余的部分一点一点地去掉,直至恰到好处,是“减”的艺术;凡用粘土、胶泥、面团等柔软材料进行堆积、捏制,则谓之塑,它是把艺术品缺少的部分一点一点地添加、堆积而成,是“加”的艺术。彩绘泥塑,主要是以粘土、沙子、棉花、纸浆等为材料,以水和匀后堆置于木骨架上,分层进行捏制塑造,阴干后敷设彩绘(具体制造工艺见后文)而成。彩塑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

1.7.2彩塑分布-《山西文化资源地图》审图号-晋S(2010)004号      山西由于历史的、政治的、地理的诸因素,在宗教之风席卷全国的浪潮中首当其冲,在历史上曾开凿、修建了无数的石窟、宫观、佛寺,特别是佛寺及道观建筑遗存数量居全国之冠,达1万多座。其中有中国四大石窟寺之一的云冈石窟、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全国现存最古的佛殿五台南禅寺唐代大雄宝殿、荟萃魏齐唐金明清各代多种建筑于一寺的孤例五台佛光寺、全国最古最高的木构佛塔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全国现存最大的佛殿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全国现存最完整的辽金古建筑群大同善化寺、全国最大的武庙解州关帝庙、惊险奇巧的北岳恒山悬空寺……山西正是借此众多的宗教神庙祠宇建筑保存下来13000多尊历代彩绘泥塑,使我们得以窥探公元8世纪以来中国古代彩塑的风韵,寻找古代雕塑艺术的发展规律,以致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宗教、民俗、美学、工艺美术等更为广阔的领域。      彩绘泥塑易毁难存,历史上备受风雨侵蚀、战火毁坏,全国遗存至今的古代彩塑已为数不多。目前中国保存古代彩塑最集中、数量最多的地区为甘肃省(敦煌、麦积山等石窟)及山西省。虽说在辽宁、河北、河南、山东、西藏等省、自治区以及南方部分地区尚有少量古代彩塑遗存,但其数量、规模、艺术水平都无法与敦煌、山西相提并论。敦煌莫高窟与麦积山石窟是中国保存古代彩塑数量最多的两个石窟寺,有北魏以后历代彩塑数千尊。这两处的彩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重点精华部分是北魏至隋、唐时期的作品,其数量较多、艺术水平很高;但是,宋、元以后的彩塑不仅数量甚微,而且艺术性也较为逊色,从彩塑史的角度看,略有虎头蛇尾之憾。其它散见于全国各寺、观中的少数古代彩塑,多为明、清时作品,且格调、质量上乘者稀少,其中虽有山东长清灵岩寺、江苏吴县保圣寺等地的罗汉像及天津宝坻广济寺的三大士像等一些优秀作品,但已属凤毛麟角,无论数量、规模、气势、集中程度等方面与甘肃彩塑相比,实在是难以望其项背。      山西省现存历代彩塑13000多尊,其数量比敦煌、麦积山两处所存彩塑的总和还多,是中国古代寺观彩塑遗存最多的省份。彩塑制作年代自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开始,历五代、宋、辽、金、元、明、清直至民国,上下纵贯1100多年而绵延不断,它们自成体系,历史跨度长达13个世纪。山西古代彩塑不仅数量繁浩、内容丰富、保存完整,而且历史跨度大,富有连续性,自唐代以后的千余年里,历代皆有大量充满生气的艺术杰作出现,这在中国中原地区是绝无仅有的。如果我们把山西现存的13000多尊历代彩塑同甘肃众石窟及全国其它地区的彩塑遗存整体联系起来看,简直就是一所规模宏大、容量浩瀚的中国古代彩塑博物馆,可以据此编写一部皇皇巨著《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史》。如果说中国古代彩塑前半部分重点体现于敦煌、麦积山石窟中的北魏、隋、唐作品的话,那么,在后半部分即唐代迄清的作品中,山西古代彩塑所占的地位则举足轻重。将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看,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彩塑艺术1500多年的演变过程及其历代特征,以及我国边远地区与中原地区彩塑艺术的相互影响及其发展,有助于探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民情、风俗等状况。      旧美术史家对于古代彩塑的制作者民间画工塑匠极不重视,把他们的艺术创作活动视为末流和雕虫小技,致使泥塑艺术长期以来难登大雅之堂,中国历史上许许多多富有艺术才华且卓有成就的民间雕塑家因此而名不见经传。新中国的美术史学者虽然摒弃了前辈们的陈腐观念而另有创见,但是一般地也多认为中国彩塑艺术自宋代以后便萎靡衰退而日趋式微了。但是,如果我们对山西现存的13000多尊历代彩塑做一番认真研究,便会发现极有必要对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史作出新的评价。山西古代彩塑的主体是寺观彩塑,其庞大的数量,丰富的内容,高超的技术水平都足以与石窟造像分庭抗礼,当为宗教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山西古代彩塑是中国雕塑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理当占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山西古代彩塑的表现内容极为丰富,题材大体可分为佛教、道教、儒教、地方神、纪念性人物、供养人像、动物、建筑山水8种类型。佛教题材是山西彩塑表现的主要内容,塑造了多种佛教人物和神鬼灵怪,其中常见的有释迦牟尼佛、毗卢佛、阿弥陀佛、药师佛、三身佛、三世佛、燃灯佛、弥勒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地藏菩萨、大势至菩萨、胁侍菩萨、二十诸天、四大天王、天龙八部、十殿阎君、十八伽蓝、十八罗汉、五百罗汉、韦驮、阿难、迦叶、童子、龙女、飞天、夜叉等。道教题材的彩塑也很可观,主要有玉皇大帝、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东岳大帝、九天玄女、王母娘娘、文昌帝君、三皇、五帝、九曜星君、二十八宿、八仙、城隍、土地、龙王、财神、门神等。儒教题材彩塑有孔子、孟子及其弟子四圣、十哲等圣贤人物。地方神彩塑主要表现山西当地神话与古代传说中的人物、神灵,在遍布乡村的各种杂神小庙,如圣母庙、娘娘庙、圣姑庙、二仙庙、三王庙等中,雨师、风伯、山鬼、河神、村姑、贵妇、英雄、烈女等皆受供奉,反映了中国民间对得道人物、鬼仙神灵的传统信仰以及泛神崇拜的习俗。纪念性人物彩塑所表现者大多为历史名人,如代县杨家祠堂的杨家将塑像,运城解州常平关公家庙中的关羽及其宗祖的塑像。供养人像是为寺观建筑修缮时出资供奉的历史真人,为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肖像,也是宗教的“功德像”,如五台佛光寺宁公遇及愿诚高僧像,平遥双林寺牛普林、冯妙喜像等,这些彩塑对研究当时的历史风俗、审美意识、服饰发型等有重要价值。表现动物题材的彩塑不仅数量多,而且形象逼真、生动、有趣,如虎、狮、象、马、牛、羊、鹿、猴、兔等走兽,凤凰、孔雀、喜鹊、苍鹰、画眉、鹦鹉等飞禽,或嬉戏奔逐,或展翅翱翔,均活灵活现,生机盎然,表现了很高的塑造技巧。表现山水建筑题材的彩塑,一般常用作主像背景的衬托,采用悬塑、影塑或壁塑的造型手法,表现出类似中国画的青绿山水,彩塑建筑也表现了中国古建筑中的亭、台、楼、阁,其斗拱、梁架等结构如真建筑一样繁复奇巧,充分发挥了彩塑的表现力。      据不完全统计,山西现存历代彩塑总数有13132尊,其中唐代彩塑61尊,保存于五台南禅寺、佛光寺和晋城古青莲寺;五代彩塑11尊,保存于平遥镇国寺;宋、辽、金彩塑377尊,保存于太原晋祠、大同华严寺、朔州崇福寺等地;元代彩塑275尊,保存于晋城玉皇庙、洪洞广胜寺等地;明代彩塑9233尊,保存于平遥双林寺、五台殊像寺等地;清代彩塑1200尊,保存于解州关帝庙、浑源悬空寺等地;民国时期彩塑1975尊,保存于五台山及全省各地寺庙中。限于篇幅,本书只选其重点作些介绍。

简介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是山西省唯一一家出版科学技术类图书的专业出版社,拥有医学、地图的专有出版资质,获得“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省直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建设南路21号
邮 编:030012

网站运营:王祎凡 0351-4922100
电 话:0351-4922103(综合办)
0351-4922134(总编室)
0351-4922121(发行部)
Copyright◎山西文化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