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腊驴肉
山西上党特产腊味驴肉,起源于乾隆年间。上党腊驴肉原专指沙锅腊驴肉,因制作创始于腊月而得名。它以新鲜驴肉为主要原料,配以各种香料、佐料,做工极为考究。其色泽鲜艳,醇香可口,以其独特的风味倾倒“美食家”,享誉古今。 驴肉肌间结缔组织不甚发达,故俗语有“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之说。 上党腊驴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同时又可健胃、活血,是脾虚肾亏和贫血症患者的滋补食品。上党腊驴肉在清嘉庆年间已闻名四方,并成为皇室贡品。 上党腊驴肉是长治市的传统名吃,起源于唐宋,鼎盛明清,为宫廷贡品,久负盛名。肉质“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香味四溢、回味无穷”。产品远销北京、天津、南京等南北名城。腊驴肉与当地的凉粉、酥火烧被称为潞安府(长治古称潞安府)三宝。这种腊驴肉,因煮制时加入20多种草药与调料,还有一定的滋补作用。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沈简工朱模,在潞州皇城(陵园)居住,经常独自一人游荡街巷,访察民情,饥饿时就在小摊上吃些小吃。时间一长,他觉得香味浓郁的腊驴肉,配上酥火烧别有一番风味。于是他就在每年的腊月选上精制的腊驴肉和酥火烧派专人送往京城,供皇后、皇妃、皇子、皇姑们品尝。 其实腊驴肉为统称,还有腊马肉、腊骡肉, 但以腊驴肉最为好吃,故概称腊驴肉。 清光绪年间,是长治腊驴肉兴盛发达时期,其中以南街黄家、东街孙家、西街李家制作的腊驴肉最为著名。但李、孙两家无后人继承,唯有黄家世代相传,腊肉秘方保存至今,有一套独特的制作工艺。 制作腊驴肉的原料为驴、马、骡的鲜肉,以驴肉为最佳。 切肉时,要按部位把肉分成前肘、后肘、前臂、后墩、元宝、肋条、腱子、腰球、肚厢皮等,并顺着肉缝把各部位肉切成1~2公斤的肉块;用清水浸泡12小时,洗净后,入80℃清水锅内,加调料(每15公斤生肉加花椒35克、大料25克、茴香35克、食盐300克)滚煮三四个小时;出锅晾凉后,将肉按部位依次放入盛有老汤的砂锅,加满例汤,上压小石块,炖煮12小时(其间不断加汤)即可出锅上市。这种腊驴肉,色泽鲜艳,肉质细嫩,清香可口,味美怡人,且肥不腻,瘦不柴,是佐餐下酒的佳肴,因煮制时加入20多种草药与调料,成品易存放,还有一定的滋补作用。 上党腊驴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同时又可健胃、活血,是脾虚肾亏和贫血症患者的滋补食品。驴肉富含蛋白质、钙、磷、铁及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具有低脂肪、低热量、高蛋白、高铁等特点。据科学测试,驴肉每百克含蛋白质18.6克、脂肪0.7克、钙10毫克、磷144毫克、铁13.6毫克。在《本草纲目》第五十卷中记载:“驴肉味甘、无毒、解心烦、止风狂、能安心气、补血益气、治远年劳损”。它可作为脾虚肾亏和贫血症患者的辅助食品,常食之有一定的补益食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