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仓节
填仓节又称“天仓节”、“添仓节”。山西普遍以正月二十为小填仓,正月二十五为大填仓或老填仓。有的地方不分大小,而是在正月二十三日过填仓节。这一天,最有特色的民俗是打灰窖。将草木灰盛放在簸箕或铁锨上,一边用棒轻而均匀地敲击,一边在地上转圈,在院里或场院的地上撒出一个个圆圈,三个圆圈或五个圆圈相挨相套,象征粮仓或粮囤。然后在“粮仓”中间放些五谷杂粮,再用砖头或石头压住,叫做“压囤”。“粮仓”内放置鞭炮点燃爆响,叫做“粮仓爆满”。总之,寓意年年五谷丰登,家家仓溢囤满。 填仓节的饮食也很有特色。晋北地区蒸食莜面窝窝,晋中一带提白面馍馍,取窝窝、馍馍形如粮囤之意。吕梁地区则普遍炸食油糕。晋南的闻喜、新绛、稷山等地,则是吃“卷卷”,用白面摊成薄饼,裹上菜肴,卷而食之。这天晚上,还要把卷卷撕成小块,在粮仓或粮缸内撒上一些,取意“填仓”,预祝仓满缸满。 填仓节的晚上,还要祭祀仓神。吕梁地区农村用面捏制鸡、狗、鱼、驴等,还要捏制一个仓官司老爷,祭祀时口中默念“仓官老爷送粮来”、“鸡娃鸡娃下蛋来”等吉祥语。有的地方要在粮囤粮缸的墙壁旮旯里扫些土,看看里面有无“填仓虫”,虫多意味着今年粮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