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白仁岩寺

白仁岩寺在代县城西北15千米阳明堡镇的九龙村西,海拔2228米。寺宇背山面阳,山上青松翠绿,香花遍野,泉水潺潺,溪流蜿蜒,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白仁岩,也名白人岩,以山坡上置有一位天然石人,所以,明嘉靖八年(1529)时,户部侍郎万恭就在寺右的峭壁悬崖上,刻了字大盈丈的“白人岩”三个大字,故又名“白人岩”。但因在《山西通志》《代州志》中俱作白仁岩,故仍其旧。      清乾隆五十年的《代州志》云:“晋释慧远建祠,巨石上有石浮图,峰头有说法台、棋枰石,而定心石则舌吐危崖之上,立者熊经。”慧远(334—416),俗姓贾,雁门娄烦(今原平市沿沟乡茹岳村)人,少为儒生,博综六经,尤善庄、老。21岁时出家于恒山寺,拜道安为师。24岁时开始讲经弘法,后于崞县(今原平市)创立胜井院、代州创立白仁岩寺,31岁时随师南下襄阳,后至庐山东林寺,创立莲社念佛,形成净土道场。因此说,白仁岩寺为净土宗最早的祖庭。      该寺创建于东晋升平元年至兴宁二年(357—364),修葺于唐宋,重建于明清。明时,慧庵、微庵发心重建正殿、前殿、伽蓝殿、祖师殿,并山门、禅堂、东西廊庑,遂使该寺一一周备,栋宇宏伟,像设庄严,金碧辉煌,黝垩芳菲,又成了一大梵宇花宫。清乾隆三年(1738),乡人不忍其废,又重建殿、阁、祠、庑、钟鼓二楼,饬旧鼎新,表里庄严,复为一大禅宗丛林。      1949年后还有山门、正殿、东西配殿和钟鼓二楼,“文化大革命”期间殿堂及尊像俱毁。近年来又重建大殿5楹,单檐歇山顶,前出廊,七踩斗拱,棂子形门窗,窗户上方的木板上还绘有15幅佛教故事彩画。殿内供有“西方三圣”,中为阿弥陀佛,站于莲台上,左手托钵,右手掌心向外下垂,结施愿印。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这3尊铜像高2米,衣纹流畅,色彩古朴,铸造十分精致。大殿左面有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清嘉庆三年(1798)及道光三年(1823)、十五年(1835)、二十五年(1845)、还有同治元年(1862)、光绪九年(1883)、公元2002年等重修碑记12通。大殿两边原有歌台和琴台,前面还有静台。大殿前面为大雄宝殿、天王殿、山门、钟鼓二楼等遗址,左前侧有寮房3间,现住一位僧人。从寮房向东走有见方2米的石洞,内有净土宗初祖慧远法师的彩塑坐像。

简介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是山西省唯一一家出版科学技术类图书的专业出版社,拥有医学、地图的专有出版资质,获得“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省直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建设南路21号
邮 编:030012

网站运营:王祎凡 0351-4922100
电 话:0351-4922103(综合办)
0351-4922134(总编室)
0351-4922121(发行部)
Copyright◎山西文化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