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山西简史 » 山西简史 » 战国秦汉时期 » 山西境内的少数民族活动

山西境内的少数民族活动

东汉时期,今山西境内,有匈奴、羌、鲜卑、乌丸等几个少数民族频繁活动,一方面导致民族冲突和战争不断发生,而另一方面,又促进了几个民族和汉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      匈奴族是蒙古戈壁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由无数个小部落组成,匈奴人善于骑马和射箭,由骑兵组成的军队机动性强,作战骁勇,经常劫掠中原北部居民的财产。匈奴在山西的活动,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首先是入侵时期。自战国时期,匈奴就屡次骚扰中原地区,赵国大将李牧就在雁门郡附近多次击败匈奴,并州成为了抗击匈奴的最前线。后来秦朝派大将蒙恬修筑战略性防御工事——长城,就是为抵御匈奴的入侵,就连太子扶苏也被派往前线。      后来大汉统一全国,但是匈奴仍然是心腹大患,直到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匈奴各部落一度变得衰落、分裂。西汉末年,匈奴再度强盛,频繁掠夺并州边境。东汉光武帝统一后,因为国力所限,无法驱逐匈奴,只好采取战略性防御的策略。匈奴策反汉人卢芳,利用他控制朔方、雁门等郡。后来匈奴入侵河东郡,东汉政府被迫把雁门、代、上谷等郡的六万军民迁入关内。然而匈奴仍然不断入侵掠夺,并州北部成为了受害最深的地区。      第二个时期是从光武帝末年开始,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部匈奴开始从内侵转为内附,汉朝与匈奴之间虽然冲突时有发生,但是仅限于局部范围。南部匈奴单于后来率部内附,刘秀将他们安置在并州边境的郡县,并收复了雁门、朔方等郡,同时内附匈奴的生活和生产与方式汉族日趋接近。南单于还帮助汉军防御北疆,于是从雁门等地区迁出的人民又回到了故土,与南匈奴人民友好相处,多次联合抗击北匈奴的进攻。后来北部匈奴受到鲜卑人的攻击,单于被杀,内部大乱,好些北匈奴人也来归附汉朝。随着匈奴人日益增多,叛乱也随之发生。      公元140年,匈奴内乱,车纽自立单于,带领乌桓和羌族进攻上郡,并侵略并州诸郡。东汉政府被迫把河东郡治迁到离石,南匈奴王庭也随之迁到离石。后来东汉政府发兵与车纽在马邑大战,车纽兵败投降。在并州居住久了的匈奴人,在汉文化和先进生产方式的影响下,大多不愿返回大漠过以前的游牧生活。汉匈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渐淡化,而与政府阶级矛盾逐渐出现。一次匈奴族与白波农民起义军联合反抗东汉政府的压迫,匈奴人兵败,有人建议匈奴单于带领人民返回塞外,回到从前的草原上生活,但是匈奴人民大多不愿意,仍然希望屈居于平阳。后来董卓之乱,汉献帝逃离长安返回东都洛阳的路上,还曾秘密召集匈奴的军队去拦截李傕的叛军,结果打败李傕。这些都标志着匈奴与汉民族的融合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山西作为匈奴的主要活动区域,山西人民对于推动民族融合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乌桓和鲜卑原是蒙古草原上游牧民族东胡的部落,西汉初年,匈奴冒顿单于对外扩张,灭掉了东胡,国家被吞并,乌桓和鲜卑人背井离乡,分别来到了乌桓山和鲜卑山重建家园。      也因此改称号为乌丸和鲜卑。汉武帝大破匈奴后,乌桓便依附于汉朝,并在北方各郡活动。王莽时期,为了抵抗匈奴,他命令乌桓屯兵代郡,帮助汉朝防守,并把他们的妻子作为人质。      而乌桓士兵水土不服,多次请求返回塞外,但遭到王莽拒绝,乌桓士兵逃亡出塞,王莽便命令边境将领把他们的妻子全部杀掉。乌桓从此与汉朝决裂,和匈奴和好。后来乌桓经常和匈奴联手侵扰边境,刘秀派伏波将军马援出兵攻击代郡的乌丸,结果战败而归。后来匈奴内部分裂,乌桓再次请求归附。于是汉政府把他们安置在雁门、代郡一代,帮助大汉保卫边境。      而鲜卑则是归降匈奴,与匈奴联合劫掠北方边境。后来匈奴分裂,鲜卑逐渐强大,而后频繁入侵并州,甚至深入太原郡烧杀抢掠。东汉桓帝时,还把王庭设在边境上,距离高柳(今山西阳高县)仅三百里。后来东汉政府派兵征剿,都战败而归。鲜卑始终是东汉的劲敌,对并州地区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羌族是西北一个古老的民族,西汉建立河西四郡后,羌人开始与汉人杂居。西汉末年,社会动荡,羌族趁机内迁。东汉时期,羌族受到东汉政府的歧视和压迫,羌人起义,开始进入山西境内,活动于上党、河东等郡,到处与政府军交战,反抗政府的残暴统治。后来政府调集大军镇压,羌人便流落到并州各地。后来又聚集起来,连续抗击东汉统治者,并与南匈奴和乌桓联合。东汉连年镇压,最终导致并州财政空虚,入不敷出。      尽管少数民族对山西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人民死伤也不计其数,然而各民族融合却在血的洗礼中不断前进。在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地理条件下,山西成为了民族斗争和民族融合的主要地区。

简介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是山西省唯一一家出版科学技术类图书的专业出版社,拥有医学、地图的专有出版资质,获得“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省直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建设南路21号
邮 编:030012

网站运营:王祎凡 0351-4922100
电 话:0351-4922103(综合办)
0351-4922134(总编室)
0351-4922121(发行部)
Copyright◎山西文化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