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羊赛(忻州市)
挠羊赛(忻州市)挠羊赛是忻州市盛行的群众性体育竞技活动。一千多年来,它以广泛的群众基础、独特的组织形式、高超的竞技艺术和群众性的文体娱乐功能,深受山西中北部地区广大群众的喜爱。1960年在全国文教群英大会上,忻州(当时称忻定县)被誉为我国闻名的“摔跤之乡”。 据《旧五代史》记载,忻州远在唐朝就已有群众性的“角抵”活动。据考证,“挠羊赛”起源于明洪武二年(1369),是由忻州传统的“角抵”演变而来。当时忻州的民俗风情是“安家先安神,建宅先建庙”,出现了村村有寺庙、巷巷有神堂的现象。每座寺庙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盛大庙会,“酬神演戏,角抵斗胜,蔚然成风。”角抵斗胜者连续摔倒六个人之后,奖给祭祀“神灵”的活羊一只,获胜者将羊高高举起,绕场一周,向“神灵”表示敬意,向观众致以谢意。这一竞技活动民间就称之为“挠羊赛”(忻州方言“挠”即举起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