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源圆觉寺塔
浑源圆觉寺塔圆觉寺塔,位于浑源县县城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圆觉寺塔始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明成化年间(1465~1487)经过修葺,但仍具有金代密檐式塔的典型风貌。塔为砖塔,平面呈八角形,连刹通高30余米。塔基为高达1米的须弥座,上建塔身九层。塔身第一层较高,正南面辟劵门,内为塔心室。外壁东、西、北三面均作砖雕假券门;其余四面各雕一假窗。第一层塔身上端出挑形制雄劲的砖雕斗栱,上承第一层塔檐。自第二层塔身向上,八层塔身均较低矮,出叠涩短檐。塔刹除刹座仍未砖构外,相轮、刹杆及刹顶均为铁制。 塔座高约4米,也是仿木结构建筑样式。塔座有上下两道堂门式束腰,座基四周雕满砖刻浮雕,总计浮雕三组,其中有舞乐人像40个,有的作长袖舞,有的作长绳舞,有的手抱琵琶,有的撑羯鼓吹羌笛,有的拍击板,姿态各异,逼真动人,对研究古代民族文化,特别是北方民族的歌舞、乐器有一定的价值。雕刻的花鸟禽兽,也各具形态,楚楚动人。 十分罕见的是,圆觉寺塔塔刹的刹顶并非一般佛塔刹顶所用的仰月、宝珠或火焰、宝珠,而是一只造型精美的铁制凤鸟。凤鸟两足微向后弓,栖立在一个圆盘上,凤尾舒展上翅,两翼微张,长项引伸,似欲将振翅腾飞,又似在引项高鸣。栖立着凤鸟的圆盘中央,尚有一竿上连鸟腹,与后两足鼎立。盘下,由一段套筒与塔刹刹杆相套连,遇风则套筒连带上部圆盘和盘上凤鸟,以刹杆为固定枢轴转动。这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候风仪实物——候风鸟(相风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