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
汾河汾河发源于宁武县管涔山的雷鸣寺泉,谓“汾源灵沼”;流经20个县市,注入黄河,全长695千米。流域面积39471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碾河、岚河、潇河、文峪河、昌源河、象峪河、乌马河、洪安涧河和浍河等。 汾河在上游主要流经静乐谷地、石匣峡谷、娄烦谷地、罗家曲至城镇底峡谷、古交谷地及河下村至上兰村峡谷3个谷地、3个峡谷。中游地区经太原盆地入灵、霍峡谷,在洪洞县石滩村进入临汾盆地,于襄汾县柴庄村盆地收缩,由河津注入黄河。 汾河主要流经地堑型纵谷与盆地。在其发育过程中,受地质构造特别是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曾发生过多次改道。汾河下游段在历史上曾有过4次较大的变迁。中游自西周(公元前1100年)以来,较大的河道变迁有7次。西周至南北朝时,汾河古河道沿太原西山过清徐县城,然后沿磁窑河、文峪河南下至义棠镇,隋唐时曾向东摆动。古河道在祁县、平遥一带,与现代河道相近;唐宋时又返归西部古道;清代又向东摆动。现代的河道是清末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