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州鼓乐(新绛县)
绛州鼓乐(新绛县)据传绛州鼓乐源于先秦,盛于明清。据直隶《绛州志》载:“岁时社稷,夏冬雨季,又乡镇多香火,扮社鼓演剧。”《新绛县志》曰:“每逢赛社之期,必演剧数日,扮演各种故事,如锣鼓等等。” 绛州鼓乐素有“地动山摇”、“闻声十里”之誉。花敲鼓在绛州鼓乐中最具代表性,它所使用的乐器是多面形制不同的鼓,有十几种敲奏技法,即击鼓边、敲鼓边、抹鼓钉、蹭鼓面、打鼓帮、抽鼓皮、磕鼓环、碰鼓架、单槌滚、双槌擂、槌相搓、槌相击、槌相打、捶相挑等。这些技法构成绛州鼓乐独特的地方色彩。民间将绛州鼓乐分三路,各路各有常用曲目,南路有《叽呱啦》、《啦呱叽》、《扎咚呱》等,中路有《钉缸》、《麻雀踩蛋》等,北路有《牛斗虎》、《凤凰单展翅》、《狮子撩绣球》等。绛州鼓乐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