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竹林寺

五台山台怀镇西南7千米处有一个竹林寺村,村西有座寺院名叫竹林寺。据《清凉山志》卷二记载:“唐法照误入化竹林,因创寺,名焉。历代以来,不废修葺。”法照,唐南梁(今四川阆中县)人。初于庐山结西方道场,修念佛三昧,后去衡山,师事承远,慈忍戒定,为时所宗。大历元年(766),于南岳弥陀台依《无量寿经》创行五会念佛。大历五年(770)至五台山瞻礼文殊圣迹,贞元十四或十五年(798或799)创建该寺。时有律院、库院、华严院、法华院、阁院、佛殿院。整个寺院,建筑宏伟、庄严精丽、像设俱全、仪规完备、法事兴盛,是当时一座声誉隆盛的名刹精蓝。      唐代的竹林寺宇已毁,但从其遗址上仍可清楚看到原来的建筑布局。当然,最真确的只有至今耸立在山坡上的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燕京穆氏建造的五层八角楼阁式的舍利塔,高约25米。后来,嘉靖年间(1522—1566),古灯和尚曾予重修。      现在的竹林寺,有天王殿5间,大雄宝殿5间,僧舍20间,大门一座,幡杆一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雄宝殿前那通汉白玉石碑。它正面刊刻“日本天台入唐求法沙门圆仁慈觉大师御研钻之灵迹”,背面刊刻“昭和十七年四月佛诞日日本天台法孙末学金刚佛子上阪泰山和尚建之”等字。      日本圆仁在15岁时投入最澄门下,最澄于公元804年随遣唐使入唐。公元805年,最澄回日本,传入佛教天台宗。圆仁于公元840年4月26日抵达五台山,由于竹林寺法事兴旺,高僧辈出,所以他便来到此寺15天,并让其弟子惟正、惟晓在白玉戒坛受了具足戒。      竹林寺六院之一的律院,全名叫作贞元戒律院。这座律院是在贞元年间(785—805)开设的。在这座律院内,有一座90厘米高、用白色大理石建筑、呈八角形的万圣戒坛,出家者在戒坛上受戒后才会成为正式僧尼。当时公认的戒坛,只有嵩山和五台山两处,谁要是想获得僧尼身份,就必须去嵩山或者五台山受戒。      圆仁为日本国高僧,日本延历十三年(794)出生。15岁出家,30岁即为日本国著名高僧。公元838年,搭日本国遣唐史船来到中国。唐开成5年(840)4月26日入五台山,同年7月13日出山,在竹林寺住了半个月,对竹林寺天台教理、仪规、斋礼佛事记录十分详尽,还抄录了当时日本没有的天台经经卷。圆仁撰写了《入唐求法巡礼记》,被称为“东方三大游记”之一。

简介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是山西省唯一一家出版科学技术类图书的专业出版社,拥有医学、地图的专有出版资质,获得“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省直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建设南路21号
邮 编:030012

网站运营:王祎凡 0351-4922100
电 话:0351-4922103(综合办)
0351-4922134(总编室)
0351-4922121(发行部)
Copyright◎山西文化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