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山西简史 » 山西简史 » 五代和宋辽金元时期 » 山西军民抗金斗争

山西军民抗金斗争

正当宋辽处于对峙时期,偏处于辽东的女真族在首领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迅速强大起来,在公元1115年建立了大金国,对大辽形成了强大的威胁。宋徽宗幻想借金人之手收复燕云十六州,于是在公元1120年与金国订立了“海上之盟”,约定金宋双方共同对辽进攻,形成南北夹击,灭辽后,长城以北归金国,长城以南归大宋。而战争开始后,金军进展迅速,而宋军却接连吃败仗,于是金兵把原来宋军应该攻占的地区抢先占领,并在公元1125年俘虏了大辽皇帝,宣告辽国灭亡。金人在与宋军联合灭辽的过程中,完全看穿了北宋政府腐败无能,军队更是不堪一击。于是灭辽之后,就想马上挥军南下,但还是心存犹豫。恰好这年七月,河东隆德府(今山西长治市)的“义胜军”两千多人叛降于金,详细报告了宋军的虚实。同时,河北“常胜军”首领韩民义因与上司私怨,也率五百人投降,又报告了宋军内部将帅不和等情况,于是金军主帅完颜宗翰决意南伐。而宋徽宗听说金军准备南下,就派童贯前往安抚交涉。不久金太宗就下令全面南伐,兵分两路,东路完颜宗望率领从南京(今北京)南下,西路由完颜宗翰率领进攻太原。      而金人的部署,大宋一概不知。      十一月,童贯来到太原,派马扩等去云中,向金人提出只要他们归还应州和蔚州,其他全归金所有。然而宗翰不但不同意,还要宋再割其他州县向金国赔罪,摆明是向大宋挑衅。      马扩等汇报童贯,建议赶快做好御敌准备,童贯却大惊失色,心里打下了逃跑的注意。金又遣使见童贯,要求割让河东和河北地区,两国以黄河为界,不然就刀兵相见,童贯更是不知所措。太原知府张孝纯劝童贯不要离开以安定太原军民的心,并说明太原地势险要、城池坚固,金人未必能攻下,但怕死的童贯还是仓皇逃回了京城。十二月,金军从大同南下,在那些投降的宋军带领下,金军顺利南下,沿途朔、武、代等州纷纷开门投降。于是金军到达太原,展开围攻,但一月不克,西路军进军受阻。不久平阳军队也叛降金人,带领金军连破隆德府、威胜军(今山西沁县)。次年,金军攻至高平,东路军渡过黄河,直扑汴梁。北宋上下为之震恐,宋徽宗见形势危急,急忙禅位于太子赵恒,是为宋钦宗。金军到达汴梁城,自知难以攻下城池,就逼迫北宋割地议和,而后撤军。宋军派兵尾随,伺机追击,但朝廷内部主战派和投降派争得不可开交,各方将帅各行其是,互不合作,宋钦宗本人也是胡乱指挥,最终金军扬长而去。宋军收复了黄河以北被攻占的部分领土,当地人民渡过黄河向南逃奔。      公元1126年八月,金国君主再次下令宗翰、宗望各带一路人马南下攻宋。不久宗翰再次兵临太原,多次派人劝太原知府张孝纯投降,但张孝纯拼死防守,决不投降。金军展开猛攻,动用三十多门石炮攻城,副将王禀命人在城墙上安装栅栏糠袋,以减轻石炮对城墙的破坏;金兵用树枝柴草填平城外战壕,王禀又派人用火烧掉树枝柴草;金兵又动用大型的攻城车,王禀又设法让它不能前行。但是城中粮草越来越少,士兵们先吃骡马,而后开始吃铠甲军械上的皮革;百姓则煮水草、树皮等充饥,最后甚至出现吃人的惨状。九月,太原城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被金军攻破,王禀还带着残兵与金军打巷战,最后突围而出,但金军穷追不舍,王禀身负重伤,最后投汾河而死。太原知府张孝纯被俘,其他许多将领都英勇殉国,太原总共被围二百六十天,城中饿死的人有十之八九。太原陷落后,金军迅速占领了平遥、灵石、汾州等地。      不久完颜宗翰又继续率兵南下汴梁,沿途攻占了隆德府、威胜军、泽州等。次月,西路军到达汴梁城,东路军也同时到达,两路合围,而宋军已经在金军的长驱直入中逐渐被消灭瓦解了,汴梁成为了一座孤城,不久被攻破了。宋钦宗、宋徽宗与一班大臣被金军俘虏到北方,这便是靖康之耻,北宋王朝就此灭亡。      康王赵构逃到了南方,在杭州建立了南宋政权,形成了与金对峙的局面。金国虽然控制了黄河两岸的大部分领土,但汉族军民依然不服从金人的统治,各地展开了大大小小的反抗,饱受战火的山西人民反抗更为激烈。河东民众在泽州潞州之间组建红巾军,曾袭击过宗翰营寨,所以金军四处追捕红巾军,抓不到就滥杀平民。王彦以太行山作为根据地建立八字军,各地军民纷纷响应,连绵数百里,还曾约定大举反攻太原,给金人造成很大威胁。南宋将领宗泽曾多次建议宋高宗赵构整理军队,以王彦为内应,收复失地,但宋高宗偏安一隅,一味求和。宗泽只好把孤立无援的王彦及部下上万人召至汴梁附近,保存实力。就连五台山的僧人宝真也聚集人马抗击金兵,后来被金军生擒,宝真面不改色,从容就义,让世人无不敬服。      就在金国和南宋长期对峙的局面下,漠北草原上又一支少数民族部落强大起来,这就是蒙古。蒙古首领铁木真逐渐统一了蒙古草原各部落,建立了蒙古国,被拥举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建国后,立即着手准备消灭金国。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亲自率兵讨伐金国,拒绝了金人的乞和,先后攻占了野狐岭、丰利等县,东路军由儿子哲别带领也打入居庸关,围攻北京。之后又在安定(今河北蔚县)大败金军,随后蒙古军攻入了山西境内,占领了云、朔、等州,在山西境内与金军展开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反复争夺,一直到公元1234年,金国灭亡。      公元1271年,蒙古逐渐稳定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首领忽必烈定都大都(今北京),改国号为元,之后又消灭了南宋,统一了全国。但元政府施行了露骨的民族分化和民族压迫政策,汉族人民在社会地位、政治、经济上都受到了不平等待遇。在经济上,对汉民族的剥削和掠夺名目更加繁多。中原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元朝皇室特别推崇佛教,于是在五台山上大兴土木,调集造寺的工匠就上万人,还专门设立了“五台行工部”,负责管理五台山寺庙的建造,为建寺搬运木材石料而死的劳工也有上万人。除了佛教以外,道教也被元朝统治者大力提倡,在山西境内的多座道观也是此时所建。而这些寺观大兴土木,动用了大量劳动力,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农业生产力急剧下降,社会经济进入了停滞和倒退。元统治时期,山西人民除了在战争中遭到杀戮之外,还有大量人口为躲避战乱逃往南方,山西境内人口锐减。河东地区原本人口密集,物资富足,生产力强盛,但此时却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民生凋敝。元统治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施行了一些政策鼓励生产,但依然改观不大。在这样困苦的生活下,人民的反元情绪日渐高涨,于是各地大大小小反元起义随之爆发。      公元1349年,由于山西常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在平遥等地就曾爆发了曹七七起义,但很快就遭到了元政府的镇压。      公元1351年,又爆发了刘福通等人领导的反元大起义,逐渐开始波及全国,山西人民的反元起义风起云涌,声势浩大。公元1355年,刘福通扶持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帝,在亳州(今安徽亳州)建立政权,国号为宋,这是红巾军建立的第一个政权。      六月,刘福通又派遣赵明达带领一支红巾军攻至黄河以北的怀庆路(今河南沁阳),但很快被察罕帖木儿率领的元军击败。      次年由李武、崔德率领的红巾军又一次西进,连克陕州、虢州,直抵肴函,元政府派察罕帖木儿带兵围剿,红巾军折回晋南,攻取陆平、安邑,但不久又被赶来的元军击败。公元1357年夏,刘福通决定三路大军北伐中原,其中中路军翻越太行山进入山西,先后攻占了泽州、陵川、高平、潞州。九月进攻冀宁(今山西太原)时,又被察罕帖木儿击溃。红巾军被迫退入太行山,之后又想进攻壶关,再次被察罕帖木儿击败。第二年,红巾军王士诚攻陷太平县,之后又攻陷晋宁路(今山西临汾),但不久又被察罕帖木儿派兵收复。红巾军又分兵两路,一路向北攻击沁州,另一路南下进攻绛州。南路军与元军不断周旋,但是败多胜少,最后被彻底击败。北路军也不好过,攻陷的地盘很快又被夺走,攻占了大同后,继续向北进入了内蒙古境内。山西是元朝政府的心腹之地,防守力量强大,红巾军进入山西并没有形成燎原之势,一直处于被追逐逃亡的状态,没有形成长期稳固的根据地。第二年,元军集中力量,消灭了北方红巾军的核心,攻陷了汴梁,刘福通和韩林儿逃跑,红巾军的其他官员和数万士兵都被俘了,北方的红巾军从此接近了尾声。但北方红巾军失败后不久,原来红巾军的将领朱元璋网罗了一帮英才,卷土重来,一步步稳扎稳打,最终攻陷了大都,于公元1368年灭亡了元朝,使汉民族又恢复了对中国的统治地位。

简介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是山西省唯一一家出版科学技术类图书的专业出版社,拥有医学、地图的专有出版资质,获得“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省直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建设南路21号
邮 编:030012

网站运营:王祎凡 0351-4922100
电 话:0351-4922103(综合办)
0351-4922134(总编室)
0351-4922121(发行部)
Copyright◎山西文化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