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晋阳称帝
李嗣源曾经是李克用的义子,由于他灭梁居首功,所以在后唐手握重兵。登基后,他以李存勖为戒,认真革除庄宗时期不少弊政,后唐社会出现了一时的小康局面。但李嗣源暮年精力不济,且听信谗言,导致国家再度衰落。公元933年,他死后国家再次陷入不可收拾的局面,大臣朱弘昭等人专政,杀死了李嗣源的长子,立五子李从厚为帝,是为闵宗,并竭力想铲除李嗣源养子凤翔节度使李从珂。不久李从珂以清君侧为名,起兵迅速攻下长安,并向洛阳进军。闵宗被迫带领五十多名侍卫仓促出逃,路过卫州,遇见了姐夫石敬瑭,石敬瑭不仅不救他,反而让亲随将军刘知远杀死了侍卫,并扬长而去。闵宗孤身无援,被李从珂追获后缢死。 不久李从珂称帝,重赏军卒,对百姓更加敲骨吸髓,使军政之风大坏,民怨沸腾,上下离心。公元936年,伺机多时的石敬瑭勾结契丹,自立为帝,建立后晋。并攻下了洛阳,迫使李从珂自焚而死,从此后唐灭亡。 石敬瑭祖先本是西域少数民族。后来同李克用的先祖一道进入中原,其父曾效命于李克用和李存勖两代君主,并与周德威称兄道弟,屡获战功。石敬瑭为二子,生于太原汾阳。长大成人后变得性格沉稳,寡于言笑,喜读兵法,勇力善斗,李嗣源做代州刺史时很器重他,并将爱女许配给他为妻。后来随李嗣源四处征战,指挥李嗣源的亲卫队,被倚为心腹。 石敬瑭战功卓著,曾救过李存勖、李嗣源的性命,还助李嗣源平灭后梁。后来又帮助李嗣源反唐称帝,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从此石敬瑭开始拥兵自重,壮大自己的势力。闵宗继位后,对实力强大的李从珂和石敬瑭两人最不放心,为削弱他们的势力,让他们对调藩镇。结果李从珂率先发难,大败王师,闵宗出逃,于是才有先前闵宗遭遇石敬瑭的那一幕。而李从珂和石敬瑭虽然同割据一方,共事李嗣源左右,但是貌合神离。 李从珂登基,最大的敌人就成了石敬瑭。石敬瑭深知这一点,于是以身体羸弱为由,乞求解除自己兵权,调往他镇。于是李从珂便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还让他当河东节度使。 石敬瑭回去后便暗中计划,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派自己的两个儿子到李从珂身边,了解朝廷的一举一动。又贿赂岳母曹太后伙同自己的妻子长公主刺探李从珂的动静,所以京城中的大小情况他都了如指掌。然后他又经常在自己的宾客面前称自己有病,再也不能领兵出征了。最后他又借口契丹屡次进犯边境,而兵力大部分部署在幽州并州,要求朝廷增派兵力,运输粮饷,以防备契丹入侵。 石敬瑭暗中作反唐准备,心里却总是疑神疑鬼。公元935年,他屯兵忻州,李从珂派人给士兵送夏装,传诏抚军,有士兵高呼“万岁”,石敬瑭却以为自己阴谋败露,十分害怕,命刘知远杀了呼喊的士兵。而这种欲盖弥彰的把戏,反而引起了李从珂的怀疑,于是,命张敬达为北面行营副总管,屯兵代州,以制衡石敬瑭势力。次年,李从珂生日宴会上喝醉了,对其妹、石敬瑭之妻长公主说:“你难道想和石郎造反!”这话使石敬瑭更加害怕。于是,他以筹集军费为由,从各地征集财物运往晋阳,人们更看出他怀有“异志”,李从珂为此也十分忧虑。 五月,后唐政府想以“和亲”政策结好契丹,以威胁石敬瑭,但后来又放弃了,调石敬瑭任天平节度使。石敬瑭从中看出,后唐对他有所怀疑,想把他调出晋阳老巢,削弱他的势力。于是决心公开反唐,并采纳桑维翰的意见,屈节事契丹,把契丹作为外援。于是上表称“李从珂谋害兄弟,篡夺皇位。”李从珂得知后大怒,把他当年杀死闵宗侍卫的事也抖了出来,并派张敬达率领三万人马屯兵在晋阳城外,准备围剿反贼。同时又先后杀死了石敬瑭在京城做卧底和侦查员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弟弟。而朝政倾向于石敬瑭一方的将领纷纷投奔晋阳。后唐兵马向晋阳步步逼近,石敬瑭见情势万分危急,秘密派使者去契丹求救,并表示愿意臣服于契丹王,并愿意以父子之礼事奉比他小十岁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还约定事成之日,割让卢龙到雁门关以北的领土给契丹。这种卑鄙无耻的卖国行为连他的亲信刘知远都看不过去了,劝说他“称臣就可以了,事之如父就过了。用钱财就足以让他们出兵了,更不用许给他们领土,恐怕日后会成为中原的大患,悔之不及呀。”但石敬瑭根本不听。耶律德光见表后大喜,马上回信同意,并倾全国之兵赶往救援。 后唐统帅张敬达围攻晋阳,只知道筑围墙、挖战壕,准备长围久困晋阳城,没有别的好办法拿下晋阳。九月,耶律德光带契丹五万骑兵杀到,大败张敬达,后唐军被契丹大军围困。 而李从珂惧怕契丹,前方战事紧急,朝中大臣却议而不决,手握重兵的卢龙节度使赵德钧又心存阴谋,多方阻挠和拖延救援被围困的张敬达。十一月,张敬达被副将杀死,唐军全部投降契丹,围攻晋阳以失败告终。耶律德光立石敬瑭为“天子”,册立他为大晋皇帝,世代为契丹藩属。在登基仪式上,耶律德光把自己的衣冠脱下,授予石敬瑭,石敬瑭就这样穿着契丹王的衣冠登上了皇帝宝座,耶律德光还以君主和父亲的口气宣读了册文。这些都是前世中国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事。石敬瑭就这样向匈奴称臣称儿,由契丹赐衣冠赐国名,并由契丹刀剑撑腰,当上了后晋皇帝。 而世上的无耻之徒也是无独有偶。石敬瑭登上皇位后,李嗣源的另一个女婿赵延寿的养父赵德钧也想请契丹扶立他为皇帝,并想取代石敬瑭,仍让石敬瑭作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得知后吓得魂飞天外,马上派桑维翰去见耶律德光,恳请他不要答应赵德钧。但契丹此时孤军深入,怕赵德钧等人率领的几万人马截断他们的退路,不愿轻易得罪赵德钧。正在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的时候,桑维翰看情况紧急,就长跪在耶律德光营帐外,从早到晚哭号哀求,终于哭动了耶律德光的心。于是对赵德钧的使者指着一块石头发誓:“我已经答应石郎的父子之盟了,这块石头烂掉才能改”,这才断了赵德钧的念头,也安了石敬瑭的心。后唐军在晋阳城下惨败,赵德钧父子率领后唐残兵仓皇向南面潞州撤退,一路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当耶律德光保送石敬瑭去洛阳的路上经过潞州,赵德钧开门迎接。石敬瑭见到赵德钧父子在马前参拜,连理也不理,还记着他们争帝的仇恨。 耶律德光护送石敬瑭到了潞州就不再相送,告诉石敬瑭,渡过黄河后让他挑选契丹士兵一起向后唐都城洛阳进攻。他自己在潞州暂留,等中原平定后再回北方。石敬瑭感激涕零,耶律德光把自己的白貂裘脱下给石敬瑭穿上,并送他千匹战马,告诫他“子子孙孙,各无相忘”。石敬瑭带领着契丹士兵,壮着胆子向洛阳进军。而唐末主李从珂听说契丹帮助石敬瑭,吓得心胆具丧,往日的勇武豪气一扫而光。大臣们劝他亲征,阻击石敬瑭,他却沮丧的呆在城中,坐以待毙。后来石敬瑭逼近洛阳,李从珂把家族的人聚集起来,然后与他们一起登上玄武楼,纵火自焚而死。当晚石敬瑭攻入洛阳。从此,后唐正式宣告灭亡。 不久,因为洛阳城残破不堪,石敬瑭又把国都迁到了汴梁。由于石敬瑭靠契丹的支持才篡夺了后唐的江山,所以对契丹十分谄媚,称契丹王为父皇帝,除了每年送契丹大量钱财外,遇到节日喜事,还时常赠送奇珍异宝。对于契丹的太后、太子、藩王、大臣等都有贿赂,连对契丹使臣都十分谦卑。这些都让朝中大臣都感到耻辱,而石敬瑭却乐此不疲。 当初石敬瑭向契丹许诺事成之后,要割让领土给契丹,现在天下已定到了他兑现诺言的时候了。于是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十六州分别是幽州(今北京)、顺州(今北京顺义)、儒州(今北京延庆)、檀州(今北京密云)、蓟州(今天津蓟县)、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新州(今河北涿鹿)、妫州(今河北怀来)、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河北蔚县)、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州东)、 朔州(今山西朔州)、云州(今山西大同)。 契丹早就有野心蚕食中原了,可以说是蓄谋已久。但是中原虽然内乱频繁,但边防始终坚固,契丹虽然曾多次入侵,甚至打到了离晋阳不远了岚州,但是始终没能站稳脚跟,或劫掠一番而去,或是战败而逃,始终不能得手。一直到石敬瑭主动要求割让大片领土,请契丹支持他称帝。 现在诺言兑现,契丹统治者梦寐以求的愿望突然变成了现实,这让契丹人喜出望外。而契丹统治了燕云之地后,人民备受契丹欺凌和掠夺。石敬瑭事契丹如父的行为,更伤害了人民的自尊心,让有民族意识的人无法忍受,于是各地运用了各种方式进行了反抗契丹的行动。因此契丹多次派遣使者来责难石敬瑭,这成了他的心病,最终也为此郁郁而终,于公元942年一命呜呼了。而他死后,宰相冯道不尊遗诏,与侍卫马步都虞侯景延广合谋,改立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贵为帝。而景延广和石重贵均有摆脱契丹控制的想法,于是关押了契丹使臣,并对契丹商人杀人越货。这正好给契丹皇帝入主中原创造了口实,于是契丹开始对后晋大举入侵。当时后晋兵力和契丹相比并不算弱,契丹先后两次发兵五万入侵中原,但都以失败告终。 而石重贵认为契丹不足为虑于是骄傲奢侈起来,朝政也越来越腐败。契丹则在后唐降将赵延寿的唆使下,于公元946年再度进攻后晋,结果后晋主力纷纷投降契丹,契丹以降将张彦泽先攻取大梁。后晋皇帝石重贵被迫投降,后晋也从此宣告灭亡。张彦泽进入汴梁后大肆掠夺,并杀了后晋大臣桑维翰和高勋。契丹王抵达后,得意地说:“我本无意到此,是汉军带我们来的”。但他对张彦泽残杀百姓的行为十分不满,为了笼络汉地官民,反而把这个卖国贼杀了。之后契丹把石重贵和其他后晋皇室成员押送到北方的黄龙府软禁起来。公元947年,契丹王耶律德光穿上了汉族的龙袍,在汴梁称帝,改后晋为大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