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升昌
清朝道光三年(1823年),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专营银两异地汇兑、存放款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票号诞生在平遥城内西大街。日升昌票号以资本之雄、分号之广、获利之丰,为同行之冠,堪称中国金融业鼻祖。 中国近代史上,山西票号曾上通清廷,下达官绅,纵横于数万里商路,操纵着清朝的金融命脉,造就了山西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显赫与富庶。 清道光三年(1823年),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专营银两异地汇兑、存放款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票号诞生在平遥城内西大街。票号的产生,结束了几千年来镖局押运现银的历史,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继日升昌之后,平遥、祁县、太谷的商号大贾纷纷效仿,从而形成了全国性的金融网络。日升昌票号以资本之雄、分号之广、获利之丰,为同行之冠,堪称中国金融业鼻祖。 日昌票号旧址位于平遥县城内西大街,占地1600平方米,坐南朝北,三进院落。前院临街为营业房,东为柜房;中院东西为账房和信房,中厅为营业接待厅;后院正房为窑洞式建筑,分别为大掌柜、二掌柜房,东房是厨房,西为客房,南厅宴席厅原为雇员、学徒居住。整个院落布局紧凑,功能分明,商业功用与民居特色十分突出。 东柜是票号的营业厅,主营存放款业务。存款分为公私两种,公款不计息,私款月息二至四厘不等,存款额400至1000两白银不等。放款利息按行市情势、银根松紧、关系疏密酌情而定,存放款的利差是票号的主要收入之一。里屋即为柜房,业务洽谈之时也兼起账房之用。 西柜是现银出入地,伙计根据东柜内办理的清单,收放款额,柜台上的天平为品评银两重量的计量器。清时各地的银两成色不一,在银两的收放之前,要进行平色余利。“平”是论分量,“色”是论质量,一般平中能有千分之四的收入,色中有千分之八点六的盈余。里屋是存放银两的金库,金库为地下窖藏形式,可存放80万两白银,由此可以想象当年票号的吞吐量有多大。 信房是处理各地信息、发布总号命令的实施机构。在通讯不发达的时代,票号依靠往来信件指挥分号业务方向,了解市场行情,进行人事调配等。在往来的信件中,票号商创造了许多种的行业防伪术,不经过训练的人即使看了信件也难以理解其中内容。如全年12个月的代码为:谨防假票冒取,忽忘细观书章;每月30天的代码为: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图自利,阴谋害他人,善恶终有报,到头必分明;代表银两的10个数为:赵氏连城壁,由来天下传;而“万千百两”由“国宝流通”四个字代表。这些密押保密性强,又易熟记,是票号重要的防伪措施。 账房是票号内部的财务机构,负责全号的帐目和银钱出纳。各种账务有:流水账、汇总账、底账、往来账、浮账等。最重要的是股份账,到大的账期总分号业务要一起汇总,编制清单,由掌柜向股东汇报,按业务盈亏进行分红。 餐厅内设豪华、讲究,四壁挂有扬州八怪名画,还有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八德屏,即“孝、悌、忠、仪、礼、义、廉、耻”,隐约可见当年票商们的文化风采。 中厅之后是掌柜室,只有一间斗室,土炕窑洞而已,谁能想到总揽全局、运筹帷幄的商界巨子们就是在这里创造了辉煌业绩。让历史记住这些掌柜们吧:雷履泰、程清泮、郝可久、王启元、张兴帮、郭树柄、梁怀文。 掌柜室窑洞前廊下挂楹联一副:“日丽中天万宝精华同耀彩,升临福地八方辐辏独居奇”,联首镶有“日升”二字,口气很大,寓意深远。 后院南厅有房五间,是票号东掌、伙友逢年过节时聚会就餐的场所,现在为中国票号发展史陈列室,从中可以了解中国票号的兴衰历史,也能得到票号成功的启示。 日升昌连同其创造的辉煌业绩,一起铭刻在了中国金融史的丰碑上,票号业所蕴涵的文化魅力也将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