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塔 »

塔山西被确认有较高历史文物价值的塔就有近600座。山西塔的修建,至迟始于两晋十六国时期。后赵时期,塔已遍布山西境内,修建一直延续到清,不但种类全、数量多,而且价值也高。山西最早的塔以木构楼阁式为主。北魏都城平城(今大同市)永宁寺的塔就是一座七级楼阁式木塔。      隋唐时,筑寺造塔,风行全国。唐代砖石塔,在山西保存着30余座,主要有八角形、六角形、方形和圆形。八角形,六角形砖塔,大多仿楼阁式,用砖石仿木构雕出柱、枋、额、斗拱、门窗、屋檐等,表现出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深远的影响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方形的墓塔也仿自木构楼阁,大多筑有塔室。石塔的造型、雕刻较砖塔更为精美。圆型砖墓塔是全国古塔中独有的一种形式,以运城泛舟禅师塔最具有代表性。五代时佛塔在建造制度上竭力模仿唐制,雕造精美,但缺乏创新。      宋塔建造继承五代建筑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灵丘觉山寺塔、浑源圆觉寺塔、平遥慈相寺塔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元代统治者对各种宗教兼收并蓄,对喇嘛教尤为尊崇。传统的楼阁式和密檐式塔虽然仍在建造,但在结构和造型上都没有创新和突破,而喇嘛式塔得以盛行。      明清砖石塔在山西保存最多,主要有楼阁式塔、喇嘛式塔和文峰塔等。明塔在结构上较之唐宋塔更为坚固合理,佛塔上处处雕梁画栋,华丽美观,表现了精湛的砖雕艺术。有些塔大量用琉璃砖饰面,使佛塔更为绚丽多彩,如洪洞广胜寺飞虹塔、五台山狮子窝琉璃塔等。      山西造塔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伴随着佛教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建筑技术、材料和造型艺术都不断得到发展,保存下的建筑实物几乎涵盖各代, 是古代建筑史上的珍贵史料,也是中华民族值得珍视的宝贵遗产。      注:古塔与寺院大都相依相存,许多重要的古塔如佛光寺祖师塔、代县阿育王塔、平顺大云院七宝塔、法兴寺舍利塔及燃灯塔、平遥慈相寺塔、潞城原起寺大圣宝塔、洪洞广胜地寺琉璃塔、阳城海会寺琉璃塔等,已在相应篇章中予以叙述,可参阅。

简介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是山西省唯一一家出版科学技术类图书的专业出版社,拥有医学、地图的专有出版资质,获得“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省直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建设南路21号
邮 编:030012

网站运营:王祎凡 0351-4922100
电 话:0351-4922103(综合办)
0351-4922134(总编室)
0351-4922121(发行部)
Copyright◎山西文化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