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山西简史 » 山西简史 » 隋唐时期 » 刘武周起事称帝

刘武周起事称帝

山西自古就是军事重地,在隋朝时期更为突出。当时北方突厥强大起来,山西是防御突厥的主要屏障。隋文帝时期,曾在北方边境各郡县设置十二个军事总管府以备外敌。而山西一省境内就设有文城(今山西吉县文城镇)、龙泉(今山西隰县)、雁门(今山西代县)、马邑(今山西朔州)、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晋源区)五个总管府。隋文帝还先后派遣自己的三个儿子驻守太原,防备突厥,其中就有晋王杨广。公元604年七月,太子杨广弑杀父亲文帝夺取皇位,是为隋炀帝。随后又伪造文帝遗诏,赐死兄长杨勇,引发了皇室内乱。八月,并州总管汉王杨亮举兵造反,但很快就被隋炀帝亲信越公杨素平灭了。由于这次造反失败,山西军民受到牵连而获罪的有十万家。从此便埋下了反隋的仇恨种子。      本来隋文帝时期,施行了一系列利于人民生产的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状况大为好转。但隋炀帝阴谋夺位以后,露出了奢侈荒淫、残暴狂妄的本来面目。为了满足他奢侈的生活,各地开始对百姓强征暴敛。隋炀帝每次出巡狩猎都要动用几十万大军。隋炀帝还大兴土木,兴建宫殿,开凿京杭大运河,为防御突厥入侵,还在北方修建长城,这些都得动用几百万的徭役。隋炀帝还经常开疆扩土,四处征战,每一次都得耗费大量的物力财力。短短几年,就搞得民不聊生。再加上天灾接连不断,百姓无法生存,于是全国各地都展开了反对隋朝暴政的起义。而山西就站在了起义风暴的最前沿。      公元610年,山西雁门的尉文通聚集三千人,公开对抗朝廷。后来被镇压下去,而这点星星之火,迅速发展成燎原之势,王薄、窦建德、翟让、杜伏威等人相继起兵反隋,拉开了全国反隋战争的序幕。隋朝政府也赶忙派兵,四处镇压。但山西起义军声势浩大,接连打败前来镇压的官军,还杀死了官军的将领,这使隋炀帝不得不派李渊为河东抚慰使,专门镇压山西起义军。李渊父子来到山西很卖力气,前后镇压了几支起义军,但仍然无法逆转人民对隋朝政府的仇恨。      在隋朝天下大乱风雨飘摇的形势下,统治阶级内部,一些手握兵权大臣也打起了反隋的旗号拥兵自重,企图浑水摸鱼。      其中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在黎阳为“顺民心”口号起兵反隋,一时间响应的官员和名门子弟多达四十多人,第一次掀起了贵族反隋的高潮。但这次起义很快被镇压下去了,李渊就是在此次镇压行动中立了功,受到了隋炀帝的信任。公元617年,隋朝已经崩溃在即,第二次贵族起义的高潮出现了,其中马邑郡校尉刘武周杀死了太守,兴兵反隋。      刘武周,原籍河间景城(今河北景县),父亲刘匡是当时的富豪,后来举家前往马邑。刘武周年轻时骁勇善射,喜结交豪侠。后来随隋炀帝三征高丽,以此获得战功,被提拔为校尉。回乡后,担任鹰扬府校尉。      刘武周起事后,马上开仓济贫,全郡征兵,得到了万余人,然后自称太守。为了立稳脚跟,他派遣使者依附于突厥。      隋雁门郡丞陈孝意、虎贲将王智辩合兵征讨刘武周,将他围困于桑乾镇(今山西山阴南)。刘武周援引突厥骑兵共击隋军,王智辩兵败被杀,陈孝意奔还雁门。刘武周趁势袭破楼烦、雁门,夺取了隋炀帝的行宫汾阳宫。为了取得突厥进一步的扶持,刘武周将俘获的汾阳宫的宫女献给突厥,突颜始毕可汗以战马回报他。刘武周如虎添翼,兵威大振,攻陷定襄后,又回军马邑。突厥为了扶植地方割据势力,册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刘武周自称皇帝,改元天兴,之后引兵围攻雁门,围城百余日。陈孝意全力拒守,最后兵尽粮绝,被部下张伦杀死,举城投降刘武周。当时易州起义军领袖宋金刚,解救魏刀儿,被窦建德打败,于是率部四千余人来投奔刘武周。刘武周早就听说宋金刚善于用兵,得之大喜,封宋金刚为宋王,委以军事重任,并分一半家产给他。宋金刚也为了深交刘武周,休去原配妻子,娶了刘武周的妹妹为妻。      就在同年,李渊被拜为了太原留守,随后进军关中,占领了长安,之后当了皇帝,建立了李唐王朝。唐朝的建立,对割据一方不图进取的刘武周产生了极大的震动。这时,宋金刚建议应该迅速占领唐的发祥地晋阳,然后向南以征天下。于是刘武周采纳了这个建议,派宋金刚准备进攻晋阳。

简介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是山西省唯一一家出版科学技术类图书的专业出版社,拥有医学、地图的专有出版资质,获得“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省直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建设南路21号
邮 编:030012

网站运营:王祎凡 0351-4922100
电 话:0351-4922103(综合办)
0351-4922134(总编室)
0351-4922121(发行部)
Copyright◎山西文化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