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代的山西

公元1368年,在红巾军北伐的战鼓声中,朱元璋在应天(今江苏南京)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以应天为京城,正式建立明王朝,朱元璋即明太祖。      明攻取山西是在攻克元大都之后。朱元璋的统一路线是起淮右,定金陵,西克湖湘,东兼吴会,然后遣将北伐,并山东,收河南,进取幽燕,分军四出,由晋及秦,至于领表滇南,最后削平辽东,完成统一大业。徐达、常遇春受命北伐时是1367年十月。当时腐朽的元政权只靠几支割据武装支持残局,他们之间派系林立,都“假元号以济私”,彼此相互攻伐,杀掠不断。徐达各部进入山东、汴梁、潼关等地打败元军。次年七月,徐达在山东临清会各部将领,马步水师都沿运河北上,连下德州、直沽(今天津)、通州等城。元顺帝带领后妃太子及部分蒙古大臣弃大都北逃。八月北伐军攻陷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而自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被北方少数民族统治了四百三十年的燕京(今北京)终于又回归了汉族人民的统治。      大都攻克后,明军按照预定计划,向山西进军。这时元将扩廓帖木儿已从河南退守太原。扩廓帖木儿早先跟随军察罕帖木儿镇压过北方红巾军,察罕死后,元顺帝将他的官职授予了扩廓。后来因为援护太子有功,被封为左丞相、河南王,受命总领天下兵马,驻军河南。扩廓曾经联合关中李思齐等军阀会师抗明,但他们不受命,扩廓引兵西击,与李思齐等人相持数年。就在徐达北伐山东的时候,元顺帝忌惮扩廓的势力越来越大,下诏罢免了他的官职,让太子统领天下兵马,后来又下诏扩廓退驻泽州,还下诏李思齐等联合进攻扩廓,让关保带兵守卫太原,阻挡扩廓的后路。扩廓非常愤怒,引兵擒杀了关保,以十万大军据守太原,杀尽元朝官吏。这时明军已经攻下山东,乘虚席卷河南,河南前线的元军望风而逃,中原形势大变。元顺帝大惊,急忙恢复了扩廓的官职,令他进兵,反攻汴梁。但下诏不久,明军就逼近了大都,元顺帝北逃,扩廓都来不及救援,大都就被明军占领。      洪武元年冬季,明北伐军统帅破虏大将军徐达指挥明军分两路进取山西。冯胜、汤和从怀庆(今河南沁阳)翻越太行山进攻泽州、潞州;徐达、常遇春率领主力从大都南下,进攻河北保定、中山,而后从井陉进入山西,攻取太原。冯胜军翻越太行山攻占了潞州、泽州,打跑了元军守将贺宗哲,在从泽州北上潞州的途中,明军先锋遭遇扩廓部将韩扎尔部队的拦截,两军在韩店(今山西长治县)交战,明军大败。但是从客观上分散和牵制了扩廓的兵力,在战略上给予了太原战役有力的策应。徐达、常遇春大军越过井陉,直抵平定。这时元顺帝命扩廓收复大都,扩廓率兵北出雁门关,从保定取道居庸关以进攻北平(明改元大都为北平府)。徐达闻讯后,对诸将说:“扩廓远征,太原必定空虚,北平有孙先祖在,足以抵御。现在我们乘敌不备,直捣太原,使之进不得战,退不得守。扩廓如果回来自救,就会被我们擒获了。”扩廓反攻北平,想迫使徐达回救,但徐达直捣太原,要逼扩廓回军,都用的是孙膑围魏救赵的战法。但徐达信念决定,义无反顾,挥师大步前进,开往太原。而扩廓行至保定,终究还是动摇了,急忙回师。这样一来,徐达掌握了整场战役的主动权,造成了双方决战在太原城下决战的态势。      最终两军在太原城下遭遇,扩廓军数万骑兵突至,前锋甚锐,明军各部虽将其击退,但损失也十分惨重。扩廓紧随明军布阵于城西。明军兵力处于劣势,于是副将军常遇春建议“我军骑兵已经集结完毕,步兵还未全到,马上与之决战,必然伤亡惨重。如果夜晚劫营将会有所斩获。”于是徐达采纳了常遇春乘夜袭击元营的策略,这时以元将豁鼻马暗中投降明军,愿意作为内应。徐达挑选几十名精锐骑兵,由郭英率领先潜入元军大营进行破坏,以举火鸣炮作为进攻的信号。而后常遇春等率大军猝逼阵前,杀声震天。元军大惊,一时不知所措,乱作一团,自相蹂躏,不战而溃。扩廓正在营帐中点着蜡烛阅读兵书,毫无思想准备,在慌乱光着脚骑上了马,率领十八骑兵逃往大同,继而转入甘肃。豁鼻马带领四万士兵投降,明军遂攻占太原。      之后徐达又调兵遣将,扩大战果。常遇春、郭英等攻占兴州(今山西兴县)、大同。冯胜、汤和从泽州西进,在临猗擒住了元朝的右丞贾成,进而攻克了平阳、绛州。徐达本部又接连平定了榆次、平遥、介休,而后与常遇春等部在平阳会师,向河东地区进军,攻陷了河中府(今山西永济),随后兵临潼关,从此山西境内全部平定,所以城池都飘起了大明旗帜。      洪武初年,被明军赶出关外的元军,又集结了一定的军事实力,时刻盘算着卷土重来。同时遗留在山西境内的元朝残余势力,依然盘踞在晋西、晋北的一些山区,负隅顽抗。他们与塞外遥相呼应,试图东山再起。明军则在晋北与元朝残余势力又进行了近二十年的斗争。      洪武二年(1369)春,徐达大军从晋南挺进关中,平定陕甘地区后。常遇春率军回师,途中暴卒,明太祖诏李文忠代替他领军,赴西北会同徐达大军进攻甘肃庆阳。八月,李文忠带领步骑九万行至太原,突然听说大同被包围,情况危急,李文忠决定前往增援。于是回师向北,出雁门关,跨过桑干河,在马邑击败了元军游荡了部队。之后到马邑北面的白杨门安营,这时天气变阴,飘下雪花。李文忠带领几个骑兵进山侦查,感觉到有埋伏,于是命令部队开拔,前移了五里,以河流作为屏障。这天夜里,元军果然来偷袭营地,李文忠下令坚守不出。      天刚亮,敌军主力杀到,李文忠先以两营的人马接战,等敌人困乏,预先埋伏好的精兵从左右杀出,夹击敌人,元军大败,主将被擒。李文忠又穷追残寇到了大同边境,大同之围遂解。      大同解围战具有重大的军事意义。原来元顺帝趁徐达大军进攻关中的间隙,集结重兵攻击大同,想要以大同作为基地,进而收复北方。这次计划的破产让元顺帝再也不敢企图南侵。就在李文忠回救大同的同时,傅友德、薛显所率的部队在石州(今山西离石)击败了元将贺宗哲的部队。贺宗哲在泽州被冯胜部击败后,带领残部逃到了吕梁山中的石州,凭借山河险要对抗明军。薛显攻拔桃花寨、自崖寨,与傅友德合兵进击,贺宗哲大败逃走,渡过黄河窜入陕甘。      洪武五年(1372),扩廓再次入侵大同,被明军击败,从此大同地区基本平定。这时山西境内的元朝残余势力只剩下盘踞芦芽山中的四大王了。之前明军打击的主要是塞外的元朝残余势力,徐达和李文忠还两次出塞北伐,这给了元朝残余沉重的打击。但同年的一次北征,徐达一路被扩廓和贺宗哲合力击败,死伤数万。从此明太祖意识到,塞外的元朝势力很难被彻底消灭。同时,由于西南地区的战事正在进行,明政府无暇兼顾,于是明军从此不再出塞作战,北方各地转入了防务体系的建设。在这种情况下,明军回过头来开始对四大王势力进行清剿。四大王是元朝宗室。明军当年攻克太原后,迅速占领了大同,截断了太原以北各地元军出逃塞外的道路,他们大部分被就地歼灭,余众则以四大王为首,退保芦芽山中。芦芽山是隔断大同盆地与太原盆地的一座大山, 绵延数百里, 东望忻代, 西瞰黄河, 左有雁门关、右有偏头关,中有宁武关,雄踞三关之中,地势险要磅礴。山中人迹罕至,四大王藏匿其中,结寨自固,还时常掠夺邻近州县。受到攻击最多的是武州(今山西神池),但是多次被太原指挥程桂击退。元朝降臣刘元利等人暗中与四大王联络,得知准备进攻太原,许为内应,但被程桂提早发觉,就地正法。延安侯唐胜宗在岢岚西山击败了四大王的部队,乘胜进山清剿,四大王游走于深山密林之中,始终没有剿灭。唐胜宗改用了围困的办法,加强了周边州县的防御,同时调集太原兵力,把守各处关隘,扼守其南下和东出的道路。第二年,明太祖又派李文忠统大军进驻山西,加强晋北的防御,李文忠驻扎在代县。塞外元军多次入侵朔州、保德、雁门等地,企图打通与四大王的联系,但都被李文忠派兵击退,从此四大王只能在山西作困兽之斗。洪武八年,扩廓去世。之后的几年里明军又平定了云南、辽东,明朝的统一事业基本完成,元朝残余想收复失地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四大王也见大势已去,部众也逃散殆尽,于是于公元1387年前往晋王府投降,山西境内的元朝残余势力至此全部消灭。      明政府为了防备北方少数民族的袭扰,在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一线上,先后设置了辽东、宣府、大同、榆林、宁夏、甘肃(张掖)、蓟州、太原、固原九个军事重镇,称为九边,并屯驻重兵。九边之中山西有二,大同总兵驻防大同,太原总兵驻防偏关,形成了两道军事防线。      之后明朝重修长城,也是在这两条防线的基础上修建的,大同以北的长城为外长城,而将雁门、偏头、宁武等重要关隘连起来又形成了内长城。后来明政府又重修大同城和太原城,使之更加雄伟坚固,使之称为明朝重要的军事边防基地。

简介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是山西省唯一一家出版科学技术类图书的专业出版社,拥有医学、地图的专有出版资质,获得“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省直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建设南路21号
邮 编:030012

网站运营:王祎凡 0351-4922100
电 话:0351-4922103(综合办)
0351-4922134(总编室)
0351-4922121(发行部)
Copyright◎山西文化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