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城隍庙
榆次城隍庙 位于榆次区东大街中段,创建于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初建时仅大殿、山门、东西廊房。明正德十年(1515)增建玄鉴楼,正德十五年(1520)建乐楼、山门、钟楼、鼓楼、影壁。明嘉靖、万历年间及清代均进行过修葺。现存大殿为元代遗构,山门、玄鉴楼为明代重修,余皆清代建筑。庙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玄鉴楼、乐楼、戏台、影壁、大殿、后殿、钟鼓楼及东西廊房等。山门面宽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玄鉴楼与乐楼、戏台、影壁形成一个建筑整体。玄鉴楼面阔五间,进深两间,通高17米,为四重檐二层歇山顶楼阁式建筑。玄鉴楼背面为乐楼,与主楼梁柱相连接,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单檐歇山顶。戏台与乐楼梁柱相连接,为面阔一间,进深一间,单檐卷棚式建筑。大殿为城隍庙主要建筑,又名显佑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梁架结构为六椽栿前后乳栿用四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