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僧尼生活

着装方面:汉传佛教的僧尼一般穿青灰色和褐色僧装。举行法会时,方丈、住持和一些大法师,身披用金、银线织成田格的红色袈裟,其余僧众着海青法服。海青的衣领用三层布重叠缝制而成,称为三宝领。僧尼们在上殿、诵经、礼佛时也都穿海青。出家人的鞋均用布料做成,鞋面的前端缝起一条硬梁,颜色大多为黄色和褐色,夏季均穿罗汉鞋。佛教戒律规定,僧尼不可穿青、黄、赤、白、蓝等纯色衣服,在新制衣服上须点一块别的颜色,称为“坏色”。藏传佛教的喇嘛通常着衣三层:第一层为贴身内衣,上身为大襟坎肩或汗衫,下穿内裙;第二层上身穿大襟短衣,下穿肥而长的系腰外裙;第三层披挂袈裟。裙摆长及脚面,坎肩须置于裙内。喇嘛以穿大衣为主,左臂穿袖,右臂裸露,腰间系一黄色布带。在盛大法会上,喇嘛僧还披红色大氅,宽大厚重,状呈扇形,背部多褶皱,衣领处镶有扁月状的褶纹衣条。德高望重的喇嘛披风,其背上挂有金刚或织锦装饰,普通喇嘛则不可着此披风。无金刚的披风称“江木森”。五台山喇嘛冬季戴尖顶圆形帽,即格鲁派的菩提帽。在举行重大活动的仪式上,喇嘛们戴黄色鸡冠帽,其状为顶饰冠穗的船形帽。      饮食方面:五台山大小寺院都设有斋堂,亦称五观堂。出家人将赴斋堂吃饭称过堂。此间青庙僧尼均为素斋,即不吃荤(葱、蒜、韭菜等五辛)腥(动物肉,包括鸡蛋)之食物。一些寺院的僧尼严持“过午不食”戒,即午饭后不再吃任何东西。藏传佛教黄庙僧尼可以吃肉,但仅限牛羊肉,不可食飞禽、鱼类及驴马狗肉;同时也戒五辛和酒,饭后必须漱口。      功课方面:五台山黄庙早、晚课的内容及仪式与青庙相仿。只是黄庙喇嘛在念诵经咒时,不论哪个民族皆用藏文,有的人虽然不识藏文,但也可用流利的藏语诵读。      青庙与黄庙    五台山佛教组织,以寺庙为单位,寺庙分青庙、黄庙。      青庙,亦称和尚庙,僧侣大都为汉族,一般穿青灰色僧衣,故称“青衣僧”。男性僧侣称“沙弥”、“比丘”、“沙门”、“和尚”,女性僧人称“沙弥尼”、“比丘尼”、“尼姑”、“尼”。青庙僧尼遵守汉地佛教清规戒律,学习汉文佛教经典,饮食完全清素。 青庙中,又有子孙庙、十方庙之分。子孙庙按师徒关系实行家传制。外寺僧人,不得在本寺担任职事。历史上,五台山青庙多为子孙庙。如:显通寺、塔院寺、南山寺、金阁寺、龙泉寺、圆照寺、广宗寺、殊像寺、普化寺、万佛阁、黛螺顶、千佛洞、观海寺、佛光寺、尊胜寺、万佛洞等。子孙庙最高领导为方丈,或住持。方丈之职,论资排辈,由长辈担任。十方庙可以接待四方来僧,在寺僧人亦可十方云游,僧人亦称游僧,一生以参禅、游访为业。十方庙组织管理实行选贤制,无论何时、何处来的僧人,只要有传法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就可担任住持。一般一年选举一次,有威望者可连选连任。十方庙最高领导亦为方丈。历史上,五台山十方庙有碧山寺、古佛寺、望海寺、普济寺、法雷寺、灵应寺、演教寺7处,其中以碧山寺最为著名,又称广济茅蓬。      黄庙,亦称喇嘛庙,属于藏传佛教。明朝永乐年间,五台山始有青庙改为黄庙。清康熙时,敕令将五台山罗睺寺、寿宁寺、三泉寺、玉花池、七佛寺、金刚窟、善财洞、普庵寺、台麓寺、涌泉寺10寺改为黄庙。青衣僧随之改为黄衣僧,汉喇嘛由此产生。喇嘛僧人穿红、黄色僧衣,故称黄衣僧。五台山黄庙皆属宗喀巴所创格鲁派,僧尼以藏、蒙古族为主。男性称“格隆”、“喇嘛”,女性称“格隆玛”、“喇嘛尼”。黄庙僧人主要学习藏文佛教经典,遵守黄教清规戒律,按格鲁派仪规修行。喇嘛亦不许娶妻,但可吸烟、食肉。黄庙因由青庙子孙庙转化而来,内部组织亦为家传师徒性质。寺内职事,仍以住持为主,以下仍设知客、维那、库头等,各负其责。      2005年,台内有黄庙7处,即菩萨顶、罗睺寺、广仁寺、万佛阁、镇海寺、广化寺、观音洞,其余均为青庙。

简介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是山西省唯一一家出版科学技术类图书的专业出版社,拥有医学、地图的专有出版资质,获得“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省直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建设南路21号
邮 编:030012

网站运营:王祎凡 0351-4922100
电 话:0351-4922103(综合办)
0351-4922134(总编室)
0351-4922121(发行部)
Copyright◎山西文化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