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爷庙

五爷庙本名万佛阁,位于台怀镇塔院寺东南隅,创建于明代万历四十四年(1616),过去是塔院寺的属庙。寺宇坐北面南,占地2040平方米,计有殿堂6间、崇楼3间、僧舍20间、戏台1座、佛塔2座、明碑3通。      万佛阁主要由五龙王殿和文殊殿组成。五龙王殿内塑五尊龙王坐像,以五爷名气颇大,所以当地人也就把万佛阁称为“五爷庙”了。      五龙王殿原来是卷棚顶,1917年重建时改为单檐歇山顶,四出廊,五脊六兽,正脊置铜宝刹,前有卷棚抱厦,雕梁画栋,绚丽多彩。殿内除了供金脸龙王老五外,在他背后也从左至右排列了大爷、二爷、龙母、三爷、四爷、雨爷(掌管下雨)的塑像。      民间传说五爷本来是黑脸,但文殊菩萨为了广济众生,化成了五龙王,所以黑脸变成了金脸。文殊菩萨化成的五龙王很喜欢看戏,所以在五龙王殿的对面便修了1座古式戏台,专门为五爷演戏。正因为如此,一直到今天,五台山在六月法会期间,名角、名戏都必须安排在万佛阁演出,意思是给五龙王唱戏。      文殊殿是三间两重三檐四出廊歇山顶,上层供奉地藏王菩萨,下层供奉明代脱纱三大士像:文殊坐狮、普贤坐象、观音坐朝天吼,每尊塑像高约3米。上层地藏王菩萨的左右各排列着五尊塑像,他们是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变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十殿转轮王,这“十殿阎王”,构成了“十殿阎君朝地藏”的布局;而地藏王菩萨左右两侧的立像,原来是闵公父子。传说九华山本来是属于闵公的,但地藏王菩萨开创九华山道场时想占用这块地方,便化成和尚找闵公,说:“今来贵宝地,一不化缘,二不化斋,只求一袈裟之地作为修行之所,尚望施主成全。”闵公哈哈大笑:“这周围百里皆我所有,怎在意你占一袈裟之地?师父,你看哪座山峰好,就在哪里修行好了。”“和尚”闻言,把袈裟一展,九华山便被整个罩住了,闵公只好将它全部布施供养。      殿檐梁间,悬挂着一口重7000斤的明代大铜钟。殿内木阁上、下两层都为3寸高的泥塑贴金小佛像,千姿百态,虽多达一万尊,却无一雷同,令人称奇,所以文殊殿又被称为万佛阁。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该阁廊下立的三通石碑:一是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八月十五日立的一通,碑的正面为各级政府禁止向五台山僧人勒索天花(台蘑),提倡平等交易的行文,碑阴为当时五台山各寺庙名称,计89座,是研究五台山寺庙难得的资料;二是万历三十三年(1605)六月十五日立的一通,碑的正面为临济二十七代孙玉峰和尚法嗣西竺上人塔院寺住持传衣碑记;三是万历四十一年(1613)政府核实五台山寺庙交纳粮数而立的一通,碑阴有当时各寺所占的土地数、应交纳的粮数,是研究明代五台山寺院经济的珍贵材料。      在院的西面,还有两座覆钵式的青石舍利塔,从形制上看当为明代遗物。塔通高5.6米,全身石砌,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内供僧人舍利,故亦名灵塔。      銮驾,本为皇帝车驾,有时也用作帝王代称。传说,康熙皇帝瞻五爷庙时,曾赠“龙参”小匾一块,并赐銮驾半副,计18对、36件,其为:莲座禅杖、花瓶禅杖、朝天凳、提炉枪、豹尾枪、夜云棒、万字枪、蛇缠长矛、青龙刀、飞龙两刃刀、龙头杖、飞龙单刃刀等。

简介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是山西省唯一一家出版科学技术类图书的专业出版社,拥有医学、地图的专有出版资质,获得“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省直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建设南路21号
邮 编:030012

网站运营:王祎凡 0351-4922100
电 话:0351-4922103(综合办)
0351-4922134(总编室)
0351-4922121(发行部)
Copyright◎山西文化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