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市楼
平遥市楼市楼,俗称“金井市楼”,位于平遥古城南大街中段,兴建的年代远无可稽,唯知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曾重修。有清一代,晋商称雄天下,平遥市面空前繁荣,当政者注重市容建设,商家也争相资助,市楼于清代中晚期以及20世纪90年代曾先后数次修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市楼为三重檐木构架楼阁,高18.5米,歇山顶,黄绿琉璃瓦顶。楼之底层面阔、进深各3间,占地133平方米,平面呈方形,中间南北向是通道,东西两边砖砌台基,四角立通柱,外包砖墙。市楼既居于平遥城“天心十道”处,则应有东西向的横街,在此却因地制宜,在东西两边的台基上各有砖券拱门一道,与南大街路面交汇成一个象征性的十字形通道。楼下四周置木栅栏围护。楼之上架施斗拱,一斗二升交麻叶,明间平身科一攒。平座斗拱为五踩重翘,平身科两攒,角科施附角斗,厢拱做成鸳鸯交首拱,滴珠板狭窄,斗拱全部外露。二座平座上筑廊,前后有隔扇门装制,内设前后神龛,武圣关帝像与观音大士像相背而坐。更上一层,北向的檐下曾悬有魁斗星君像。上层檐下斗拱七踩,平身科三攒,皆出翘。楼顶屋面的彩色琉璃瓦镶成“囍”、“寿”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