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居砖雕(清徐县)
山西民居砖雕(清徐县)清徐县位于太原市南部。过境的汾河与潇河,为这个文明而古老的地方沉淀了优质丰厚的砖雕烧制土壤。在境内都沟新石器遗址,马峪古文化遗址中,相继出土了大量灰陶,黑陶和彩陶。经专家鉴定,这些陶器属仰韶文化。说明早在夏商之前,清徐先民已经掌握制陶烧砖技艺。隋唐宋元以来,从境内诸多寺庙砖瓦中,均可看到雕刻痕迹。特别在明后期至清前期的两百余年中,随着晋商的崛起,境内各村各社建造坛庙寺观蔚然成风,“一颗印”式的“四合院”到处林立,一条条用砖瓦建筑的大街瓦肆出现。脊领、影壁、花墙门楼等砖雕工艺品的市场需求量确实很大。这就客观地促进了清徐砖雕技艺的发展。民间相传,到清代中后期,境内平均四个村庄中便有一座小砖窑,而且每座砖窑均可烧出“花货(即砖雕)”。当时,境内窑王堡、小王村、大常村、东木庄的砖雕花样繁多,产量颇丰,销路也很远。直到如今,尚有许多作品存世并棱角俱在,完整无损。细考清徐砖雕的特点:一是土质特好,经久耐用;二是花样繁多,套路颇大;三是画工精细,刀工别致;四是谱系名确,传承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