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空山圣寿寺
灵空山圣寿寺灵空山又名九顶山,在沁源县西北,圣寿寺坐落在灵空山山腰。据史籍记载,唐懿宗第四子李侃,因黄巢起义,避难到此,削发为僧。这位皇子死后,被封为“先师菩萨”。唐代建先师禅院,宋端拱二年赐额“圣寿寺”,相沿至今。 据《沁源县志》及碑文载,圣寿寺创建于唐景福二年(893),明正德九年(1514)清嘉庆十六年(1811)两次重修,民国二十三年(1934)补修。寺院座北向南,因地势横排五院,殿堂共65间,占地面积3010平方米。中大殿为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硬山顶,柱头科五踩单抄单昂,殿内为金代遗存的减柱造格局,殿内梁架四椽袱上加二椽袱,檐柱加小袱,出廊柱。柱头普柏坊上为一斗二升造斗拱,圆形瓜棱大斗上施双抄双下昂云形拱,铺间斗拱出四十五度翼形斜拱,昂头为龙头形、耍头为象鼻式。大殿内第三排柱头通枋上所施斗拱如前檐,通枋上至后墙为佛翕暖阁。殿内外共计斗拱三层,大殿上为封山式瓦顶,正脊下左右四条垂脊,施陶质脊兽、狮象宝瓶、角兽套兽等。整个大殿气势雄伟壮观。中大殿院左右配殿为阁楼式封山顶建筑。南殿为面阔三间的单檐建筑,进深四架椽,单抄双下昂斗拱。左右建仿欧式山门及钟鼓楼,为1933年维修时改建。 中大殿一院左右两侧为观音、地藏菩萨供殿两院,大殿为窑楼式古建筑,配有厢房,其中东院前建过亭名“祈雨亭”。东西窑楼院外西为罗汉堂院、东为关圣帝君庙,均属清代建筑,云形一斗二升斗拱单下昂。 围绕圣寿外的古建筑有殿后悬崖畔的净身窑石室、西崖畔茅庵,寺西木结构峦桥,寺东单拱石桥上建长廊的仙桥、东山顶有四方形东中楼(亭)。大殿后净身窑石室传为李侃主持寺庙时顾用安泽县石工开凿,室高2米余,进升宽窄亦2米余,呈四方形,内壁有北宗大中祥符三年石刻浮雕菩萨像四尊,亦属罕见之北宋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