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诸帝与五台山
清朝诸帝与五台山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因此受到东方各民族佛教信徒的尊崇,也为历史上一些封建帝王所重视,或颁旨赐建,或书匾题铭,有的索性朝台巡礼。北魏孝文帝、隋炀帝、宋太宗、元成宗、元英宗都曾到过五台山,最引人注目的是清朝先后有圣祖、世宗、高宗、仁宗4位皇帝巡幸五台山,其中圣祖康熙5次,高宗乾隆6次,使五台山几乎成为皇家道场,五台山的佛教也因此而再次达到鼎盛。 圣祖康熙是第一个巡幸五台山的清朝皇帝,5次分别为康熙二十二年(1683)二月十二日,同年九月十一日,三十七年(1698)正月二十七日,四十一年(1702)正月二十八日,四十九年(1710)二月初二。前4次住菩萨顶,第5次住罗睺寺。康熙皇帝巡游五个台顶及诸多寺庙,做法会8次,送金佛菩萨像7尊,敕赐金银6000余两,撰写碑文20篇,题书牌匾55块,赋诗17首,极大地推动了五台山佛教的发展。 圣祖康熙第4次巡幸五台山时,胤禛(后为世宗雍正)以贝勒身份从行。写有《将至五台山月下作》 、《恭谒五台过龙泉关偶题》及《清凉纪游十四首》等诗,描绘了五台山寺庙及周边景致的特点,抒发了对五台山佛门胜地的企慕之情。 高宗乾隆6次巡幸五台山的时间依次是乾隆十一年(1746)九月下旬,十五年(1750)二月,二十六年(1761)二月,四十六年(1781)二月,五十一年(1786)二月,五十七年(1792)二月。乾隆皇帝每次朝台都要敕赐钱财和珍宝,用以修葺和装饰佛寺,此外还要举办法会。乾隆皇帝为五台山撰书碑文10篇 ,其中菩萨顶的御碑用汉、满、蒙、藏4种文字镌刻。另有题书牌匾51块,赋诗223首。这些御制墨宝,均是“以诗证史”的珍贵资料。 仁宗嘉庆于嘉庆十六年(1811)三月十八日由京启程,至三月三十日到达五台山,住菩萨顶行宫。其间与蒙古藩王瞻礼诸寺,赏银20000两,撰书碑文1篇,赋诗5首。嘉庆皇帝于闰三月初七日启銮返京前,又“命词臣纂修《清凉山志》,刊刻颁发”。 清朝皇帝之所以对五台山佛教特别尊崇,主要原因是这里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并存,兼有青庙和黄庙,同时又都信奉文殊菩萨,于是便可以此为纽带,用来推行“怀柔”和“绥靖”的政策,从而达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