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遗址
陶寺遗址 位于襄汾县陶寺村南,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500~前1900年。属龙山文化时期,考古学上称为“龙山文化陶寺尖型”。发现的遗迹有房址、窑穴、水井、陶窑、石灰窑、墓葬、灰坑等。还出土了大量的陶、木、石、玉、骨器及1件铜铃。 陶寺遗址发现的部落公共墓地共有1 000余座,大型墓中有大量的随葬品,有的多达一、二百件,包括彩铃陶器、彩铃木器、成组的玉或石制礼器,还有木鼓、石磬、彩绘龙盘等。龙盘是一种礼器,龙纹可能是氏族或部落的图腾标志。 陶寺类型的龙山文化先民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掌握了较高的建筑和凿井技术,拥有发达的农业和畜牧业。陶石、骨等传统手工业已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还产生了木工、彩绘髹饰及玉、石器镶嵌、冶金等新的手工门类。铃形小铜器的发现,为探讨中国早期铜器的冶铸及乐器材质的演进,提供了又一证据。而大量礼器的发现则说明,当时中原地区的礼器种类已相当齐全,贵族已普遍使用礼器。有观点认为,陶寺早期处于国家产生的前夜,即原始社会末期军事民主阶段;另一种意见倾向于认为,陶寺早期已产生了国家或国家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