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杲观
赵杲观位于代县新高乡洪寺村东3千米的天台山,创建于北魏。明成化、万历年间重修,清康熙时增修。 观分南北两洞,长138米、宽55·5米,占地面积7600平方米。现存北洞中正殿为明代所建,其余均为清代建筑。南洞名“自在庵”,系利用天然石窟,外部采用木结构修建而成。殿内塑有观音像、十八罗汉,以及观音老母救八难石刻画像8块。北洞较大,共分三院,随山就势依地形而建。一院为东西走向,有山门,北侧有佛殿、碑房;二院东南有二门,北侧有僧舍,西面有佛殿;三院南北走向,中轴线上为韦陀殿、正殿,东侧有东配殿,依山而建的五层楼,名日“朝阳洞”,西侧有西配殿、禅房。 观外东南,半山腰中筑有三层楼阁,下悬20米铁索可攀。三层后倚山洞,前筑木构建筑。上层塑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中层塑关帝像。北面依山洞建殿三间,塑九仙女,殿阁外塑赵杲像。观内还保存有明、清、民国期间碑碣23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