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台山寺庙

五台山寺庙建筑历史悠久,风格多样,规模宏大,是全国罕见的中国历代古建筑宝库。      五台山佛寺之始,以大孚灵鹫寺为最早,当在北魏孝文帝之时。北齐时全山建有寺庙200余所,大孚灵鹫寺进一步扩建,规模之巨,冠于全山。隋唐两代,佛教进入极盛时期。隋文帝杨坚下诏五台山五顶各立一寺,并遣使在山顶设斋立碑。唐皇室自太宗李世民至德宗李适,9位皇帝均诏敕五台,倾仰灵山,这时五台山寺庙达到360余所。在唐武宗李炎灭佛的“会昌法难”时,这些寺庙都被严重损毁,有的甚至荡然无存。      入宋之后 ,五台山佛教得以恢复,但寺庙建筑与唐代比较相应缩小,见于记载的仅72所。元代喇嘛教入山,新增12佛刹,但基本上保持在宋代的水平上。明代佛教再度振兴,五台山寺庙总数回升到104所。清代全山佛寺共122处,其中喇嘛僧住持的黄庙25处,和尚住持的青庙97处。虽然圣祖康熙皇帝、高宗乾隆皇帝几次颁旨,并亲自朝台题词,寺僧也四处化缘,广求布施,使寺庙的修建有所进展,五台山的影响也有所增强,但总体来说还远不及唐代的盛况。      2005年统计,五台山有寺庙153座,古寺遗址192处,其中台内47座(青庙40座,黄庙7座),台外106座。台外寺庙中南禅寺大殿与佛光寺东大殿,为唐代遗存的佛寺精华,在中外佛教史及建筑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金代建筑有延庆寺大殿和佛光寺文殊殿;元代建筑有广济寺大雄宝殿和岩山寺菩萨殿。台内寺庙中,明代建筑有殊像寺文殊殿、圆照寺大佛殿 、碧山寺雷音殿、南山寺大雄宝殿、塔院寺木牌坊等;清代建筑有菩萨顶、万佛阁、金阁寺、罗睺寺、黛螺顶等;民国年间的建筑有普化寺、十方堂、龙泉寺等。这些寺庙大多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以台怀寺庙群为中心,向5座台顶辐射,形成了既与自然景色和谐统一、又别具古刹风韵的梵宫胜境。      2009年6月26日,在第33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五台山寺庙被录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五台山遗产保存和保护管理状况良好,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决定将五台山佛光寺、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碧山寺、金阁寺、南山寺、龙泉寺、普济寺10个景点作为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简介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是山西省唯一一家出版科学技术类图书的专业出版社,拥有医学、地图的专有出版资质,获得“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省直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建设南路21号
邮 编:030012

网站运营:王祎凡 0351-4922100
电 话:0351-4922103(综合办)
0351-4922134(总编室)
0351-4922121(发行部)
Copyright◎山西文化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