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况 (约前313—前238) 名况,字卿。汉时避宣帝讳,称孙卿,尊称荀子。战国末赵国(今安泽县府城镇)人。游学于齐,三任稷下(今山东淄博)学宫祭酒。所进之策不为齐湣王采纳,离齐而至秦,赞秦变法有成。旋回赵,在赵孝成王前议兵,虽得称誉,仍未重用。继赴楚国,春申君用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春申君死,遂著书授徒,终老其地。他批判和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成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李斯皆从之受学。其学术源于儒而博采众家之长。反对天命、鬼神迷信之说,肯定“天行有常”,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重视“征知”,强调“解蔽”,“制名以指实”。主张性恶论,重视“化性起伪”。反对“法先王”,主张“法后王”,尊礼重教等。所作散文说理透辟,结构谨严。其《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一定影响。另有《荀子》,共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