匼河遗址
匼河遗址 位于芮城县风陵渡镇匼河村一带,北至永济市独头村北涧,南至芮城县涧口南沟,长达13.5千米范围内的17个地点组成的匼河遗址旧石器地点群,是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匼河文化的代表遗址,,地质时代为距今约60万年的中更新世早期。 1957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现。1960至1980年,先后5次发掘,出土有肿骨鹿、披毛犀、扁角鹿、对丽蚌、德氏水牛、二门马、野猪、师氏剑齿象、东方剑齿象、纳玛象、三趾马等动物化石。文化遗物以石制品为代表,有石核、石片和石器等,主要原料为石英岩。石器数量较少,类型有砍斫器、刮削器、三棱大尖状器、小尖状器和石球。石器分别发现于距地表20多米的红色土之下的砂砾石层和泥灰层中,由于石器的一定组合特点代表一定的文化性质,故匼河遗址被命名为“匼河文化”,匼河文化上与西侯度文化、下与丁村文化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其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约与陕西蓝田猿人时代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