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古建筑 » 古建筑 » 总论 » 大胆创新的元代建筑 » 牛王庙戏台

牛王庙戏台

牛王庙戏台牛王庙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西北的魏村,距临汾市区25千米。庙址坐北向南,属于民间祭祀神庙。据庙内清代重刻的元代碑文记载:宋真宗于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到亳州的大清宫拜谒,走到一座名叫孤山店的山脚下,夜宿于此,当晚真宗皇帝的御马和随行人员的马匹,全部病倒不能行走。真宗皇帝感到非常奇怪,便问当地的村民有没有办法医治。真宗皇帝得知附近有一名叫通圣郎的神仙,只要对他加以祭祀,他就会百求百应,于是宋真宗就封通圣郎为广禅侯,众马匹即刻痊愈。以后许多地方为广禅侯建祠祀奉。这通石碑,证明牛王庙的前身是广禅侯祠,元代时称之为牛王庙。碑文还叙述了元代时的庙貌就十分壮丽,“实一方之奇观”,说明了此庙的创建年代应早于元代。      庙内现存的主要建筑为三王殿、献亭、垛殿、戏台等,戏台是牛王庙中最早的建筑,创建于元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元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临汾一带发生了8级大地震,地震后不久进行了修缮,明清又屡有修葺。戏台面阔7.45米,进深7.55米,平面呈正方形,单檐歇山顶,建在高1米有余的砖砌台基上,从戏台的外部结构看,为了满足观众观看的要求,戏台的四周三面敞开,仅后檐与两山墙的后部砌墙,扩大了观看视野。前檐的石柱上刻有牡丹花纹和元代建戏台的题记,雕刻精细圆和。四角柱上直接坐栌斗,出雀替承托大额枋,其它斗拱为五铺作重拱计心造。宋代的舞亭、元代的乐楼是我国古代戏剧建筑的两种主要形式,从亭三面全部敞开到乐楼的三面封护,牛王庙戏台的平面布置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可以说中国戏台的三面观看的基本格局从此确定了下来。      这座全国目前保存年代最早的戏台,从时间上看,建于我国历史上戏剧艺术最为兴盛的元代;从地域上看,处在我国历史上戏剧最为繁荣的平阳(今临汾)。戏台所传递的历史信息和蕴含的古代文化,是研究戏剧建筑的产生与发展,了解金元杂剧的演变兴盛的重要的实物资料。

简介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是山西省唯一一家出版科学技术类图书的专业出版社,拥有医学、地图的专有出版资质,获得“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省直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建设南路21号
邮 编:030012

网站运营:王祎凡 0351-4922100
电 话:0351-4922103(综合办)
0351-4922134(总编室)
0351-4922121(发行部)
Copyright◎山西文化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