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十六窟

此窟为昙曜五窟最东端的一窟。按位置及造像情况亦属昙曜五窟中的第1窟。此窟平面为椭圆形,穹窿顶,窟门上开明窗。窟内主像为莲花座上的立佛,像高13.5米,发型为右旋纹发髻,面形与颈略长,唇薄颊瘦,内穿僧祗支(掩腋衣),外着褒衣博带式双领下垂的大衣,颇似厚重毡披;由内衣中引出双带,作结下垂,如今日朝鲜族服装之衣结;右手上扬,左手下伸食指屈曲,拇指、中指相捻作“施无畏印”;像中部已风化,下腿部可看出有较密的衣褶。      此洞的主佛为东方阿佛,梵名是Aksobhya,“阿佛”是其音译,意思是不动,无嗔恚。密教中说:东方阿佛是金刚界五智如来中的大圆镜智,大圆镜智比喻大圆镜照见众生之善恶业报,显现万德之境界,把一切色相包摄示现在大圆镜中。      据《阿佛国经》中称,阿佛是东方妙喜世界的教主,如果有勤修“六度”(即六种从生死此岸到涅彼岸的方法和途经:布施、持戒、忍、精进、定、智慧),发愿生到东方妙喜国的人,死后可以转世于此。在经书中还描述了东方妙喜国中的美妙和欢乐,令人向往。这些描述其实表现了古人对旭日升起的东方的好感,旭日象征着万物欣欣向荣,因此认为东方是生之乐园。      昙曜凿该窟时,所造佛像意在对应北魏王朝的始祖——神元皇帝拓跋力微,隐喻着神元皇帝建国立业、开创局面、奠定基础、朝气勃勃的形象。拓跋力微在鲜卑拓跋部各代远祖中贡献最大,他在位58年,把一个处于“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的鲜卑拓跋部落,经过“九难八阻”,到达接近秦长城的“匈奴故地”,吞并了没鹿回部(今河套一带)大人窦宾的领地,而后统一了漠北部落,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为国都,开创出“控弦马二十万”的基业。      这个“昙曜五窟”的第一窟四壁,只有南壁有几处较大型龛,上部刻有13行千佛像。窟门楣正中上有一个尖拱龛,龛中刻一佛二胁侍菩萨像,佛的面形方圆肥腴适宜,磨光高内髻,短颈,高鼻,眼角迤长;内着僧祗支,外着袈裟,右臂半披,由左肩斜披下垂到胸腹间,衣领作折带纹。半结跏趺坐。右掌向外置胸间,左手扶左膝上,作“施无畏印”。菩萨头戴高宝冠,斜披络腋,环绕下身,下身着羊肠大裙。尖拱中刻七佛,龛两端作龙头状,佛座下刻束腰莲花座。      此龛左右两侧有二龛,均为顶形,顶上加屋形龛,龛内刻一高宝冠莲花结跏趺坐菩萨,其左右另作思惟状的菩萨,下面左右各刻一狮子像。座下正中刻一摩尼宝珠饰物,两旁刻供养人像。西龛最外还有夜叉像。      第四号天幕光拱大龛,龛内刻半结跏趺坐着的阿弥陀佛,两旁有胁侍菩萨像,分别为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合为“西方三圣”形象。      窟门内壁东西侧,原刻有二层一坐一立佛像,东壁的一坐一立佛头被劫,使人扼腕长叹。

简介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是山西省唯一一家出版科学技术类图书的专业出版社,拥有医学、地图的专有出版资质,获得“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省直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建设南路21号
邮 编:030012

网站运营:王祎凡 0351-4922100
电 话:0351-4922103(综合办)
0351-4922134(总编室)
0351-4922121(发行部)
Copyright◎山西文化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