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地方戏剧曲艺 » 孝义碗碗腔(孝义市)

孝义碗碗腔(孝义市)

孝义碗碗腔(孝义市)因在演出中有一碗状铜铃参与伴奏,声音清脆而明显,故称碗碗腔。实际演唱的声腔分皮腔和碗碗腔两种,均来自孝义皮影戏,即纸窗皮影唱皮腔,纱窗皮影唱碗碗腔。皮腔的渊源一说初见于战国时期,一说形成于北宋年间。因主要以唢呐为伴奏乐器,皮腔亦称“吹腔”。有专家认为,孝义吹腔是中国戏曲古老的声腔之一。皮腔唱腔有两种,一种是四句体,“起承转合”结构,艺人多称作“平板”(慢板),加锣鼓点称为“流水”。另一种为可以多次反复的上下句唱腔,称作“垛板”。碗碗腔属于特殊的板腔体结构,不能以常规的板眼来规范节拍。其唱腔特点是真假声混用,多用“虚词假声腔”。孝义碗碗腔的优秀剧目有《柳树坪》、《酸枣坡》、《三上桃峰》、《风流父子》、《风流姐妹》、《风流婆媳》等。

简介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是山西省唯一一家出版科学技术类图书的专业出版社,拥有医学、地图的专有出版资质,获得“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省直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建设南路21号
邮 编:030012

网站运营:王祎凡 0351-4922100
电 话:0351-4922103(综合办)
0351-4922134(总编室)
0351-4922121(发行部)
Copyright◎山西文化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