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活”的历史

独特的环境造就了特独的历史文化。平遥,身处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流域中游,文明的历史也很悠久。相传,这里是尧的封地,所以史书称之为“古陶”地。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赵,秦、汉时设平陶、中都、京陵等县。北魏初改名为平遥,以后历史沿用不改,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一)悠久的历史,留下了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境内古建筑及文物遗存数量之多为全国罕见。平遥现已发现的地上、地下历史遗存300余处,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99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0处,组成了一个以古城为主体的庞大的文物群,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人。      绵延6千米的古城墙,气势恢弘而悲怆,突出的马面、墩实的瓮城和耸峙的楼橹,掩映在苍穹下,无论是黎明晨晕,还是斜阳暮霭,都是一幅壮美的图画……    平遥城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双林寺是最迷人、最具感染力的艺术殿堂。双林寺内2000余尊彩塑,令人叹为观止,让人流连驻足。这些传统彩塑,用其肢体语言,诠释了真善美的内涵,用凝固了几百年的形象给世人以美的启迪。因此,双林寺无愧于“东方彩塑艺术宝库”、“世界珍宝”的称号。镇国寺万佛大殿结构精妙,古朴雄浑,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殿内彩塑是至为可贵的五代珍品。      文庙大成殿,庄重典雅,是国内保存最古老的文庙大殿之一;慈相寺的金代砖塔,斗拱奇独,高耸入云;道教名胜清虚观,香火隆盛,环境清幽;金庄文庙中的孔子、四配、十哲彩塑,国内罕见;雄居古城中心的市楼,玲珑精巧,工艺俱佳;中国票号博物馆展示了中国第一家票号——以“汇通天下”著称的日升昌的兴衰历程和票号文化。寺观庙堂、楼塔桥堡、民居店铺以及碑刻石雕,遍及城乡,不胜枚举。联合国人文中心专家杰伊·穆尔和斯托潘诺夫考察平遥时评价:“平遥是世界公认的为数不多的人类文明的瑰宝”。      (二)平遥是晋商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平遥自古人多地少,土地瘠薄,多有人外出经商谋生,“跋涉数千里,率以为常”,因此,商贾足迹,遍及全国。明清之际,境内商业逐步繁荣,“商贩云集,居奇罗珍增前数十倍”,成为省内主要的商贸集散地。大量的批发、运销、中转业务兴旺发达,有“填不满、拉不完的平遥城”之说。      商业的繁荣,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清朝中叶,平遥商人首创的专营异地汇兑、存放款业务的日升昌票号以资财之雄、分号之多、业务之广著称于世,开创了中国金融业之先河,极大地推动了商品流通和资本运转。之后继起的22家票号,在全国70余个城镇中设立分号400余个,承揽了上至官银、赋税、军饷,下至店铺、工商业主的金融业务,使平遥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并为平遥创建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繁华和富裕。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评述:“在山西最火红的年代,财富的中心并不在省会太原,而是在平遥、祁县和太谷,其中尤以平遥为最。”    (三)票号执牛耳于商界的100多年中,聚敛了大量财富,成为平遥古城繁盛的支柱,带动了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活中的街市、商业店铺、民居等建筑的大发展。平遥古城区内商号、铺面林立,街巷内遍布富商大贾的深宅大院,建筑标准高,工艺精良,讲究风水,讲求气派,所有这些正是我国明清时期汉族地区北方城市市容、街景的景象特征。      平遥古城内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四合院有3797处,其中400处保存完整。这些宅院以严谨、封闭的“口”字形院为基本单元,纵向延伸,左右互通,构成了两进、三进或庞大的大院群,显示了“高门深宅,外雄内秀”的气质。院舍内部的砖雕、木雕、石雕、梁材彩绘以及影壁、门楼、风水墙等建筑小品,都让人领略了一个个家庭的兴衰荣辱……    在中国历史上,像平遥这样的古代县城,曾经多达数千个,然而完整保存下来的已经为数不多,多数已成为了遗址,或是走进了历史的记忆。能够典型地代表中国汉民族北方县城的,惟有平遥古城,她的历史没有封存,她的文化没有僵死,而是在发展、在延续。生活在古城中的人们还在维系着被视为命脉的传统和伦理观念。因此,平遥古城是财富,是骄傲,从这里,我们可以追寻那久远的历史文化……

简介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是山西省唯一一家出版科学技术类图书的专业出版社,拥有医学、地图的专有出版资质,获得“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省直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建设南路21号
邮 编:030012

网站运营:王祎凡 0351-4922100
电 话:0351-4922103(综合办)
0351-4922134(总编室)
0351-4922121(发行部)
Copyright◎山西文化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