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勗割据河东
唐朝末期,经历了黄巢起义后的大唐王朝即将倾覆,各地节度使纷纷拥兵自重,国家再次陷入了天下纷争的局面。公元907年,宣武节度使朱温正式废掉了唐朝的傀儡皇帝李柷,篡唐称帝,定国号为梁,以汴梁作为国都,称为东都开封府,原来的东都洛阳改称西都,长安降级为一般郡县。从此李唐王朝二百八十九年的统治结束了,而中国最黑暗最纷乱的时代——五代十国拉开了帷幕。 朱温登基称帝后,当时各地藩镇节度使都尊梁为正统,称臣献贡。唯独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淮南节度使杨渥和蜀王王建仍忠于唐,尊唐年号。而河东距离汴梁非常近,直接威胁到梁政权的安危,李克用就成为了朱温的心腹之患,于是朱温称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削夺李克用官爵。 而李克用和朱温其实早有过节,当年镇压黄巢起义时,叛军围攻朱温,朱温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率兵赶来与朱温合力夹攻,大败黄巢,导致了黄巢起义的失败,而本来应该成为生死之交的两人,却成为了死敌。因为击败了黄巢军后,朱温邀请李克用到汴州休整军队,并宴请李克用,年轻气盛、恃才自傲李克用喝了些酒之后,对比他年长的朱温说了一些十分狂妄的话,朱温从此怀恨在心。朱温盛怒之下就想除掉这个狂徒,既消宴会之恨,又铲除以后的竞争对手。当天晚上,朱温派人包围了驿馆,纵火放箭。大偏巧遇上狂风暴雨,李克用在亲随的保护下侥幸逃脱,总算拣了条命,但三百名亲兵却全部阵亡。 从此,双方结下了死仇,政治上、军事上时常针锋相对。 不久北方刚刚强大起来的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派人给朱温送来了名马、美女和貂皮等礼物,祝贺朱温登基,并请求册封为藩王。朱温趁此机会提出,我现在天下都以平定,唯独太原、河东地区不愿臣服,如果你能带兵长驱直入,平定这些地区的话,我就册封你。而阿保机先前曾与李克用结盟,并表示愿意共同对抗朱温。而此时的背盟行为也引起了李克用的愤怒。就在阿保机还没答应出兵的时候,朱温已经保平节度使康怀贞率兵八万会同魏博兵共十万人马进攻潞州(今山西长治地区),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汴晋潞州大战。 开平元年(907)六月,康怀贞兵至潞州,进抵潞州城下,潞州城守将李嗣昭与李嗣弼见后梁军队来势凶猛,避而不战,关城据守。康怀贞昼夜攻城,半月不克,于是命士兵围绕城池挖战壕,蜿蜒相连,士兵在里面把守,断绝潞州城与外界的一切联系,欲长围久困。李克用知潞州被围,恐日久有失,即命蕃汉马步军都指挥使周德威为行营都指挥使,率马军都指挥使李嗣本、马步都虞侯李存璋、先锋指挥使史建瑭、铁林都指挥使安元信、横冲指挥使李嗣源等,倾晋阳兵力前往救援。八月初,周德威领兵至余吾(今山西屯留西北),康怀贞派出多路人马阻击援军,均告失败。但晋军偷袭梁国的泽州(今山西晋城)也不成功。十二日,朱温因康怀贞久攻潞州不克,就撤换了他,派亳州刺史李思安为潞州行营都统,率河北兵力驰援潞州战场。李思安到任后,又在潞州城外围筑起一重城墙,与康怀英部形成“夹寨”,内防守军外突,外可抗击援军。 同时,朱温征调太行山以东百姓运输军粮支援前线,作好了持久战的准备。周德威侦知后,每天派轻骑袭扰梁军的粮道,梁军出击就马上撤走,等梁军回去就又出来骚扰。李思安为保粮运,安全又从东南山口修筑甬道通往夹寨。周德威则与众将昼夜轮番出击,推城墙,填甬道,昼夜不停,有时一天数十次,搞得梁军鸡犬不宁,疲于奔命的左右救援,最后只好关闭寨门,坚守壁垒。 十一月,李克用为牵制后梁兵力。先令李存璋率军攻晋州(今山西临汾),继遣军袭洺州(今河北永年东南)以策应周德威。十二月十九日,朱全忠果遣河中(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及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旧陕县)兵救援晋州,导致无力增援潞州。 第二年(908)正月,李克用不幸身患恶疾,为防内乱,周德威等也被迫暂退,屯兵乱柳(今山西沁县)待命。李克用临死前,立长子李存勖继晋王位,并托弟弟李克宁、建军张继业、大将李存彰等辅佐。李存勖为李克用次妻曹氏所生,自幼喜欢骑马射箭,胆力过人,李克用称赞他为“奇儿”,所以也备受宠爱。十一岁便跟随父亲征战,捷报传到唐朝廷中报告了他的战功,唐昭宗一见他,就说:“这孩子相貌非凡,将来一定都能有大作为,到时候一定得效忠朝廷,成为国家的栋梁呀。”于是赐他珍宝,并封于官爵。李存勖还精通音乐,善于歌舞。当时,军阀混战,李克用经常遭到死敌朱温的攻击,李克用兵力不足,地盘狭小,所以非常悲观。李存勖就劝说其父:“朱温恃其武力,吞灭四邻,想篡夺帝位,这是自取灭亡。我们千万不可灰心丧气,要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李克用听后大为高兴,重新振作起来与朱温对抗。 正因为如此,李克用对李存勖寄予厚望,临死前不仅将王位传他,还给了他三支箭,嘱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第一支箭是要讨伐刘仁恭,攻克幽州,因为刘仁恭反复无常,叛晋降梁,从战略角度看不先平定幽州,河南就难以图谋;第二支箭是征讨契丹,因为契丹耶律阿保机背弃盟约和兄弟义气,与朱温通好,从战略角度看是要解除北方边境的威胁;第三支箭就是要讨伐后梁,李克用与朱温是死敌,而朱温又篡夺李氏江山,于情于理都应该杀之而后快。李克用还叮嘱弟弟李克宁要好好辅佐李存勖,不要辜负自己的期望。 一切托付完之后,李克用就在病痛中抱恨而终了。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独眼龙”李克用(李克用一只眼先天失明,人称“独眼龙”)就此与世长辞。 李克用刚死,他的临终托付到被人忘在了脑后,众人认为李存勖年少,他的兄弟也有不服,打算册立其叔父李克宁为王,然后抓了李存勖和其母曹氏,连同并州土地一起献给朱温,作为投降后梁的见面礼。而张继业等人支持李存勖,于是暗中谋划,丧事一完就设计捕杀了李克宁,解除了内乱的隐忧,使局势转危为安。同时,派使者向契丹告哀,并赠送金银,希望契丹派兵增援潞州。耶律阿保机满口答应道:“我和先王李克用是兄弟,他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哪有父亲不帮儿子的道理。”但却始终不发兵,直到潞州保卫战结束也未见契丹一兵一卒。 前线上,李思宁带领的梁军久攻潞州不下,士卒疲惫不堪,将校时常带领士兵逃亡,损失数以万计。朱温怀疑晋王李克用是诈死,又看前方将士士气低落,打算召回军队。三月初,朱温抵达泽州,与前线诸将商议大军的进退问题,诸将都认为:潞州被困逾年,资用无补,援兵又撤,攻之必克。朱温采纳众议,改变了退兵的主意并派人增运粮草,又任命匡国节度使刘知俊为潞州行营招讨使,并遣使招降潞州守军,但守将李嗣昭焚烧书信,斩杀使者。此时李嗣昭已经困守潞州城将近一年了,城中物资即将耗尽,但为了迷惑梁军,掩饰城中困窘的状况,稳定军心。李嗣昭特意与将佐登上城楼,在敌人面前举行宴会,并斩杀了前来招降使者,以示拒降。城下的梁军非常愤怒,朝城上射箭,李嗣昭不幸被流矢射中足部,但他偷偷拔掉箭矢,假装什么事也没发生,坚定了潞州军民的抗争决心。不久刘知俊率精兵万余进攻晋军,稍获小胜,朱温见状,料想潞州孤城指日可破,于是自己返回汴梁。 由于李克用刚死,大将周德威手握重兵在外,人们都对周德威疑心重重,怕他发动兵变。于是李存勖急忙召周德威带兵返回晋阳。周德威回到晋阳后,把大军驻扎在城外,自己只身进入晋阳城,伏在李克用的灵柩上痛苦哀悼,场面十分感人,然后又拜见了晋王李存勖,礼仪十分谦恭,使李存勖完全消除了对他的疑虑,二人欢好如初。 正是由于周德威的撤退,却让梁军产生了错觉。以为晋军外援撤走,打算放弃潞州,潞州城指日可破。而刚刚小胜的梁军非常骄傲,大军都返回了泽州,只留部分军队在他们牢固的夹寨中继续围城,而他们也放松了警惕,不设防备,只等潞州守军献城投降。而在晋阳的李存勖和周德威等人正在焦急的谋划着潞州的战事。众人分析“梁军听说我军外援撤退,一定认为我们的无力兴兵了;我们少主又年少,梁军一定认为他不懂军事,所以骄傲懈怠。我们应该挑选精兵,日夜兼程赶往潞州,打他个措手不及。以我们愤怒之师,攻击他们骄躁之众,一定会摧枯拉朽,大败敌人,解救潞州之围。”作出决策后,李存勖星夜派人向李茂贞和耶律阿保机借兵,但都没得到同意。李存勖之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救潞州之围。四月底,李存勖亲自率领周德威等人,倾全国之兵,从晋阳出发,五天就到达了潞州境内。 五月初一,半夜大雾弥漫,晋军悄悄潜伏在了三垂岗(今山西潞城西南),等到清晨时分,雾气更浓了,晋军以此为掩护,径直偷袭梁军的夹寨。梁军戒备松懈,在睡梦中突遭晋军攻击,以为神兵天降,顿时惊慌溃乱。晋军乘势分兵两路,周德威率兵攻西北角,李嗣源率军攻东北角,填沟烧寨,将夹寨断为两截,擂鼓呐喊而入,梁军大败,如潮水一般向南溃退,丢盔弃甲,拥塞道路,副招讨使也被斩杀,将士死伤数以万计,丢弃粮草器械更是无数,康怀贞率领数百骑兵逃回了洛阳。 攻破夹寨后,周德威到城下向城楼喊话说:“先王已经去世了,新君王到来,攻破了敌寨,现在敌人已经逃跑了,赶快开城门吧。”城楼上的守军也傻了眼,还不相信周德威,以为周德威投降了梁军,来骗他们开门,还要用箭射他。直到李嗣昭赶来看到身着孝服的李存勖,才相信这一切,赶忙开了城门。周德威还想乘胜带兵攻取了泽州,扩大胜利果实,但泽州守将拼死守卫,激战十三天,刘知俊有带领晋州兵马前来救援,周德威只好撤退回了高平。朱温听说潞州大败后大惊失色,感叹道:“生儿子如果都像李存勖这样,李氏江山就不会灭亡了。我的那些儿子和李存勖相比,简直如同猪狗啊。” 潞州之战的成败对双方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对晋,关系着生死存亡。所以李存勖倾其国力,孤注一掷,幸而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这也使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想要让根据地长治久安,想要完成父亲的三个遗愿,李存勖还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战后修复工作。所以李存勖回到晋阳后,马上论功行赏,安定军心。接着进行政治、经济、军事等全方面整顿和建设。他任命周德威为振武节度使,同平章事(宰相)。传令各州县整顿吏治,选拔人才。然后放宽法制,降低税收,兴修水利,以安抚民心。在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治理改革下,很快就收到了成效,山西地区民心大定,都非常支持李存勖。潞州饱受战乱,人民死伤过半,李嗣昭在那里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几年的时间基本恢复了战争前的样子。河东地区地狭兵少,李存勖便在此地专门训练士兵,重新制定了军规和战术,提高了部队战斗力,为晋军日后攻略天下作准备。 潞州之战,李存勖不仅是威震河东,连整个华夏都为之震动。许多归附于朱温的藩王纷纷向李存勖伸出了橄榄枝。 不久,蜀主王建派五万人进攻雍州,请李存勖派兵策应,但被刘知俊击退。经过一番休整,晋的实力有了较大的恢复和发展。而朱温也对潞州大败心有不甘,打算亲自带兵攻打潞州,诏令诸侯会兵。为避免没有恢复元气的潞州再次遭到蹂躏,李存勖有意将主战场由晋东南引向晋南。八月,蜀地再次出兵大举进攻长安,李存勖命令周德威、李嗣昭率兵三万作为策应,从阴地关出兵(今山西灵石县西南)进攻晋州,晋州刺史徐怀玉据守,朱温亲自带兵增援,周德威听说朱温即将前来,退保隰州(今山西隰县)。在河北,幽州节度使刘守光受到其兄弟刘守文的攻击,向晋求援,晋派兵五千前往增援。由于西线战事吃紧,公元909年正月,朱温将都城迁至洛阳,便于就地指挥。 经过两年的休养整顿,李存勖政权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但是在晋南和晋东南的军事扩张仍然没有多大进展,恰好开平四年(910)十一月,河北的赵王王镕送来的求援信。原来朱温早就怀疑王镕与李存勖相通,深恐其日后势强难以控制。开平四年十一月,卢龙节度使刘守光发兵至涞水,欲攻占定州。朱温佯称助王镕抵挡刘守光,派杜廷隐等领兵三千进驻深州和冀州(今河北深县、冀县),企图吞并河北。王镕察觉了朱温的野心,于是派人向李存勖求援。此时义武节度使王处直的使者也到了,于是两方共推李存勖为盟主,联合抗梁。如此天赐良机,使李存勖有了实现父亲遗志的可能。 从此,李存勖开始由山西境内作战转向境外作战,由战略防御转向主动出击。朱温命王景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率兵四万经河阳(今河南孟县南)向柏乡进军。王镕告急,李存勖马上派周德威率兵增援,周德威与李存审部会合,驻守在柏乡附近。第二天,李存勖的军队也从赵州南进,到达柏乡以北三十里的地方驻扎,然后派周德威领兵去梁军营前挑战,梁军闭门不战。之后李存勖率兵逼进,再派骑兵挑战。梁军列阵相迎,精兵三万一望无边,而将士的盔甲精良,在阳光下耀眼夺目,更是令晋军望而生畏。 周德威见此情形,对李存璋说:“梁贼列阵而来,我看其阵势不像为作战而设,到像专为震慑我军炫耀武力而来。我军乍一见到,肯定会以为梁军锐不可当,所以现在如果再不挫其锐气,那我军就没法振作士气击败梁军了。”于是,让李存璋对三军将士说:“你们见到这些贼军了吗?这都是汴梁所谓天武军的勇士,其实不过是些屠夫、佣人和小贩,徒有其表,就是披戴上再精致的铠甲也是十个敌不过我们一个,而他们的一副铠甲能值好多钱呢,抓住一个就足够我们军需所用了。大家要勇猛杀敌,争立战功!”然后周德威身先士卒,领精骑冲击梁军的两翼,左右冲杀,出没敌阵四次,晋军士气大受鼓舞,将梁军的盛气压了下去。第一次交锋,晋军俘获敌人一百多人,取得了初步胜利,梁军渡河退到了南岸。周德威对李存勖说:“敌人骄气很盛,士气也很高,我们现在应该按兵不动,等敌人的士气衰落低迷时再趁势一举歼灭。”李存勖则说:“我军从千里之外而来,应该速战,而且镇州和定州兵又是仓促联合,更应趁势速战速决,将军想稳重用兵,我怕时间一长,胜负难料。”周德威又说:“镇州和定州之士兵擅长于守城,平时没有接受过列阵野战的训练。我军则仅依靠骑兵破敌,适合在平原旷野上与敌决战,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我军的长处,克敌制胜。如果我们将部队全部压上去,和敌人决战,万一梁军得知我军数量少于他们,那胜负就更难料了。”李存勖听了很不高兴,扭头就回到了中军帐,躺到床上生气去了。 周德威怕贻误战机,赶忙去找监军张承业,让张承业赶紧转告劝说李存勖:“我们的兵力不如敌人,如果急于速战,很难取胜。最好先退兵到高邑(今河北高邑),再引诱敌兵离开营寨出来决战,发挥我们骑兵的优势,不断派骑兵劫略他们的粮草和辎重。不出一个月,一定会寻找到全歼敌军的机会。”于是张承业反复劝告李存勖,李存勖这才听从了这个建议。于是晋军退兵到高邑,等候时机。 第二年正月,周德威率兵到达柏乡设下埋伏,然后带三百骑兵到梁军营前挑战,梁军倾巢而出。周德威且战且退,将梁军引向平原地带。当时晋军的步兵还未列好阵形,周德威便率骑兵在河边阻击。等到了中午,双方列阵完毕,李存勖问周德威是否发动伏击,周德威说:“现在梁军士气还盛,我们可以以逸待劳,然后再与之决战,仓促开战很难取胜。两军交战时,一方按兵不动,都是因为粮草供给不足,士兵饥疲难忍。 现在梁贼远道而来与我决战,纵使他们携粮草而来,也难以在战斗中进食。等到日落之后,敌人饥饿难忍,无心恋战,退阵之时,我们再趁势攻击,必获全胜。”李存勖本来以为已经将梁军引入伏击圈,应该决战了,但看众将都赞成周德威的意见,也就只好同意。战至黄昏,梁军将士又饥又饿,王景仁便率兵后退准备撤走。周德威见时机已到,立即命令伏兵杀出,向梁军的东西两翼发起猛攻。梁军遭到这出其不意的攻击,阵脚大乱,在晋军的冲杀之下,王景仁败走,梁军主力被歼灭殆尽。这一战,晋军共歼敌两万多人,缴获的粮食辎重和兵器无数。从此,河北藩镇都归附了李存勖。战后李存勖不仅威震河北,连整个华夏都为之震动。许多归附于朱温的藩王也纷纷向李存勖申出了橄榄枝,梁晋战争由此开始了逆转。 柏乡大战后,周德威又联合镇州定州兵马征讨幽州的刘守光。刘守光派大将单廷圭率精兵一万出战。临军对阵,周德威佯装败退,等单廷圭快追上时,他拨马回身挥锤便打,单廷圭猝不及防被打落马下。主将被擒,幽州兵不战自溃,周德威趁势追杀,大获全胜。最后又将刘守光父子活捉,送回晋阳,李存勖将刘守光父子斩首,以祭告父亲李克用在天之灵,了却了父亲的一桩未了的心愿。 此后李存勖不断南征北战,晋的地盘也不断扩大。一次,晋军外出作战,梁将刘寻趁晋阳空虚,出兵三万奇袭晋阳,幸好张承业等人拼死守城,李嗣恩又率骑兵日夜兼程紧急救援,周德威也率一千骑兵救援,才保住晋阳,解除了这场生死攸关的危机。但李存勖因为自己没有参与此次保卫战,就没有赏赐保卫晋阳建立奇功的大将们,反映出他心胸狭隘的性格弱点。李存勖作战英勇无畏,但是急功近利,常常因此深陷敌阵,全靠身边部将拼死救护,才保他周全,但他从来不吸取教训。一次进攻后梁的战役中,李存勖带兵孤军深入,遭遇敌军,周德威建议说应该据守营垒,稍作调整再与之决战。李存勖却急于决战,不听劝告,结果两军血战,两败俱伤。晚上各自收兵,晋军却发现大将周德威父子没有回来,于是出营寻找,才知道周德威父子遭到对方主力围攻,战死沙场。正是由于李存勖性格的弱点导致痛失良将。之后晋接连遭受重大挫折,先是猛将李嗣昭被梁军射中头部,不治身亡;接着梁军进攻河南濮阳、安阳一带,名将李存审阵亡;之后监军张承业也去世。更严重的是李嗣昭之子李继韬叛晋降梁,并使晋东南的大片领土丧失。契丹的耶律阿保机也趁机称帝,并不断进犯中原,河北山西北部不断遭到契丹劫掠。 在这内外交困下,李存勖于公元923年登基称帝,是为庄宗,定都魏州(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国号仍为唐。从此正式建立后唐。由于后唐将国都迁往了河北,山西的政治地位逐渐下降。此后李存勖积极开展灭梁战争,而朱温去世,后梁内部也发生叛乱。后唐大将李嗣源攻入了后梁国都大梁,梁末帝命侍臣杀死自己,以免被俘受辱,后梁的文武大臣纷纷投降,梁国被灭。李存勖完成了父亲了另一个遗愿。 李存勖登上皇位后,很快就开始腐化。大肆敛财,大兴土木,搞得国库空虚,他还宠信宦官伶人(宫廷中从事表演的人),任用他们为军政要职。登基不过三年时间,国家已经是人民流离失所,怨声载道。他还妄杀忠良,搞得人人自危,最后众叛亲离。公元926年,贝州裨将赵在礼反叛,庄宗派灭梁大将李嗣源前往镇压,结果李嗣源反而被叛军拥立为帝,反叛后唐,回师攻打汴梁和洛阳,李存勖亲率亲兵抵抗,但听说汴梁被攻陷,将士离心,无力再战。四月,洛阳亲卫军指挥使郭从谦反叛,率军攻打皇宫,在混战中,李存勖被流矢射中身亡,年仅四十一岁。后来李嗣源攻入洛阳,继位为帝,仍用唐为国号,是为唐明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