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绛云雕
新绛云雕是一种饰有五彩祥云图案的雕漆工艺制品,也称剔犀,是雕漆工艺的一种,因其图案多以回旋生动、流转自如的云纹回钩组成,故称“云雕”,日本称为“屈轮”。它造型古朴雅致, 漆光晶莹照人,雕刻精细入微,图案层次鲜明。特别是云雕案桌,只要眼盯着桌面观看十多秒钟,便会觉得那绮丽多姿的彩云图案宛若天上祥云在徐徐飞动,形象逼真,巧夺天工。 云雕漆器,工序多,工艺精,要求严。制作时,首先在作好的案桌、提盒、茶口、犀板等器具的坯子上,以不同颜色的漆层相间涂刷堆起,一般要涂刷七十到八十道,然后用利刀剔刻出图案花纹。剔刻斜刀深约五毫米,刀口上宽下窄,呈现“V”状。经精工剔刻,从刀口上显露出不同颜色的花纹,其图案多是各种形态的美丽云彩。 新绛云雕,作为中国漆器文化遗产中颇为珍贵的一个种类,其工艺始源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明朝时期达到第一个鼎盛时期。当时主要供宫廷使用,民间极为少见。清朝末年,皇室衰败,战乱频发,宫廷艺人组织纷纷解散,流落民间。而当时的绛州正处于工商业的兴盛期,享有“ 南绛北代” 的美称, 并被誉为七十二行城,城内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在这种背景下,宫廷云雕艺人纷纷汇聚于此,重操旧业。 另一说云雕创始于元代浙江嘉兴府的名漆匠张成之手,后失传。1913年,一外国客商带着一些破旧的云雕漆器来到山西新绛,寻求漆工修理。当时,新绛县仅有一家油漆铺,由薛仙基、王思恭、赵月普三名漆工经营。三人揽下了这复修云雕器具的活计,他们一边修,一边观察研究云雕的形状、图案、结构,通过刀口,研究漆层的厚度、漆片和刀工,并开始仿制云雕漆器。从此,有了风格独特的新绛云雕。 1915年,薛仙基等三人各自开办油漆铺,生产简单的云雕漆器制品,1922年,新绛从事云雕生产的店铺增加到12家。 1958年,新绛县委、县政府为恢复云雕往日的光彩,让这一从宫廷流传出来的艺术获得重生,召集从事云雕漆器生产的民间艺人,成立了新绛工艺美术厂。从而使新绛的云雕、刻灰、螺钿、描金、彩画等传统漆器工艺品生产,走上了规模发展的道路,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将“云雕”这一工序繁杂,制作艰难,生产周期长的工艺进一步发展、创新。如今,云雕产品在不含任何化学材料的基础上,生产中探究不时变化的温、湿、干度等情况,融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出了高档云雕家具系列、礼品系列、文房四宝系列等12个系列的千余种产品,使产品的造型、花色出现了与时俱进的全新面貌,产品内在品质有了脱胎换骨的突破性提高,新绛云雕这一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精湛工艺得到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