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
雁门关位于代县城西北20千米的雁门山上。两侧山势峭拔,西为恒山西段,东南为五台山,境内峰峦错耸,涧壑阴森,道路盘旋崎岖,到此两山对峙,其形如门。《山海经》:“雁门,飞雁出于其门”,因而得名雁门关。 关城周长1千米,墙高两丈,石座砖身,开东、西二门。东门石刻匾额“天险”,门上筑楼台,曰雁楼。门外东侧建有靖边寺,祀在此屡败匈奴的赵国名将李牧。西门石刻门额“地利”,门上设关楼,内塑杨六郎、孟良、焦赞像,俗称六郎庙。西门设瓮城,瓮城门俗称“小北门”,门上未设顶楼,但砖石结构,格外雄固。关城在明代曾屡加修葺,自清入关后,内长城失去其原有的边防作用,所属雁门关也随之荒废。今仅存东门、西门、小北门三个门洞,靖边寺前一对石狮,一副石幡杆,明镌汉白玉李牧碑一通,以及寺后的数株青松。1988年重建东门楼。雁门关以古老雄险、规模宏大、位置重要而被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称为“中华第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