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禁火节)
寒食节(禁火节)寒食节历来是山西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时间在冬至后的105天,亦说103天。现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的前两天或前一天过寒食节。寒食节因春秋名臣介子推而赋于其深刻的文化内容,尤其在介休绵山等地,寒食节已成为纪念历史人物、祭祖思远、弘扬孝道文化、展示自然风光与地方文化的重要节日。 过寒食节时,吕梁地区的柳林、中阳、临县等地,人们用白面蒸制鸟雀和其他动物、瓜果,俗称“燕燕”、“寒燕”,“子推燕”,有的扎在枣圪针上,有的用线穿起悬持屋内墙上,或门上,并且相互馈赠,特别受儿童喜爱。这一天,民间讲究油糕和“摊黄”—用小米面摊在铁鏊上烙熟,亦称“煎饼“,既能热吃,也可冷食。晋南一带在寒食节喜食凉粉、凉面、凉糕。晋中交城、文水一带,喜吃炒面,即玉米、黄豆炒熟后拌以红枣,磨成面粉,吃时拌以稀饭,搅动成硬糊状,大约就是古代所说的“糗”,也可以直接放嘴里干食。晋西北一带将白面和好后,制成小拇指大小的小丁,晒干,再用细沙土炒熟,叫“面豆豆”,亦称“炒圪垯”。总之,要吃些预先加工制熟的冷食。有些山区农家还要上山采柏叶,插于门上和每人头上,一为驱邪,二为祈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