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窑址
洪山窑址分布于介休市城东洪山镇洪山村、磨沟村一带。遗址以喊车沟为中心,周围依地势分布有众多的瓷片和厚厚的匣钵堆积层,形成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100米的分布区,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在洪山镇的喊车沟、磁窑沟、龙王沟、琉璃窑村、采皮沟等地均有古窑址发现。窑场创烧于北宋初年,历经金、元盛烧,明清时走向衰败。洪山窑品种丰富,有细白瓷、粗白瓷、黑釉瓷及黄釉瓷、柴釉瓷、青釉瓷等,以细胎白瓷的烧造量较大。 洪山窑也叫"介休窑"。原为古代瓷窑,创烧于宋初,历金、元、明、清数代,烧瓷历史达千年之久,为北方瓷窑所少见。洪山窑址是一处沿续时间较长、保存较完整的遗址。 洪山陶瓷由来已久。有关记载最早出自唐贞元十三年(797),距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洪山陶瓷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洪山窑是北方典型的民窑,以白釉为主,还有白釉划花、白釉黑花、白釉褐花等品种。装饰技法有印花、划花、剔花、釉下彩绘和镂雕。白釉印花大都受定窑影响,纹饰布局完整,线条清晰,但不讲究均衡对称。常见缠枝花卉,婴戏牡丹等图案,题材新颖,生活气息很浓。黑褐釉碗也有细线条印花,其婴戏荡船纹为洪山窑独出。洪山窑还受磁州窑的影响,有产白釉剔花、划花、釉下黑彩划花及釉下褐彩等器物。釉下彩绘多画折枝叶纹。褐彩的色调有深浅咖啡色、黑褐色和桔红色,色调变化较多。纹饰部分因用料较多而凸起,高出釉面。胎上施以洁白的护胎釉,纹饰外又罩以透明的玻璃釉,把咖啡色、桔红色的简练纹饰成功地烘托了出来。这种色调只见于介休与交城二窑。还有一种白地红花的划花装饰,色彩非常漂亮,为洪山窑的绝精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