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山西北部历史上为民族杂居地区,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狩猎习俗对山西北部甚至整个山西的民间风俗造成很大影响。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是赵国的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他为了抵御北方胡人的侵扰,借助当时民间风俗中已有的文化元素,果断地推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改革的中心内容是“以骑代车,以靴代履,以胡服代裘裳,以左衽代右衽。”即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为此,他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习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因而能西退胡人,北灭中山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胡服骑射的推行,具有明显的民族文化与习俗交流、融合的意义,对山西民间质朴俭啬、崇雅尚文的传统风俗产生深远影响。故《通典》说:“山西土瘠,其人勤俭,而河东魏晋以降文学盛兴,闾井之间,习于成法。并州近狄,俗尚武艺,左右山河,古称重镇。寄任者,必文武兼资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