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先:后记
后 记幼年时跟随大人游览古迹,常看到人们烧香拜佛,那些高大的佛像金光灿灿,充满了神秘。中学时代赶上了“文革”,受人顶礼膜拜的神像统统成为“四旧”,被推倒砸毁、扫地出门,遭损坏的古代彩塑不计其数。1970年参加文物工作以后,古代彩塑成为重点抢救、保护和研究的对象,我们才明白其珍贵的历史、艺术价值所在,散落于乡间小庙中的一些残破泥胎竟然是稀世国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结合全省文物普查,我们开始对山西古代彩塑进行调查研究,常年驱车飞驰,有时徒步奔波。七月流火酷暑难当,钻在吉普车里大汗淋漓,如蒸桑那;三九寒冬冰雪之夜,躺在深山破庙中浑身发抖,彻夜难眠。有时途中遇暴雨,山体滑落,车辆险些被砸,还曾经历过车轮跑飞,翻车之险。为了考证古建筑及彩塑的年代,我们经常爬上古老大殿的梁架上寻找题迹、测量、绘图、摄影,上千年的灰尘裹满了头脸、全身,老臭虫直钻脖颈,臭味熏人欲吐……30多年来,我们跑遍了全省100多个县,累计行程数万公里,勘查古建筑数千座,摄影上万张,撰写文物资料逾百万字,基本摸清了古代彩塑的情况:山西省现存18000多座古建筑中尚遗留13000余尊古代彩塑,其年代上自唐代下迄明清,连绵不断,自成体系,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在中国中原地区无与伦比,它们和甘肃敦煌等地的石窟彩塑一样,同为中国古代彩塑瑰宝,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史。 为了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山西古代彩塑艺术的美妙绝伦,在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支持、帮助下,《山西古代彩塑品赏》一书得以付梓,感谢各文物博物馆有关同志在我们进行文物普查和写作本书时所提供的大力帮助,感谢摄影专家李瑞芝等同志,他们为本书提供了部分精美的照片。 限于学识水平,本书难免有谬误、疏漏之处,恳望各位专家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王永先 2003年春 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