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神庙及盐池禁墙
池神庙及盐池禁墙池神庙,位于运城市区解放路南端,始建于唐大历十二年(777)。史载:唐代宗李豫赐盐池为“宝应灵庆池”,钦定在盐池建庙,赐封池神为“灵庆公”,列入国家祀典。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盐池神庙建在30度斜坡的卧云岗上,其历史整体布局呈乌龟形,南边的歌薰楼(已毁)是头部,似伸入盐湖饮水,神道及台阶是乌龟的颈,海光楼、中门(碑林)、戏台及三大殿为龟背,龟尾是池神庙的乾门,整个庙宇仰山面水,气势壮观。现存建筑主要为正殿、戏台和东西两厢,除正殿为明嘉靖十四年(1535)遗构外,余皆清代修筑。 盐池神庙主殿为三大殿,横向排列,并列尊位,这在全国庙宇建筑史上是不多见的。三殿均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四周围廊。唯中殿较两侧殿为大,重檐歇山顶。下檐柱头斗拱四铺作单下昂,上檐斗拱五铺作,双下昂计心造,柱头与转角铺作制成鸳鸯交首拱,殿内梁架制作规整,设有藻井。殿顶筒板布瓦覆盖,黄、绿、兰三彩琉璃瓦剪边。 奏衍楼为国内尚存为数不多的元代戏台之一。面阔七间,进深四椽,四架梁对后单步梁通檐用三柱,屋面筒板瓦覆盖,青灰脊饰,单檐悬山卷棚顶,一层正中砌南北券洞通道。此戏台2003年落架大修时从后檐墙出土一具石槽,槽底刻有“元至正十年十二月十九日置到石槽案一条”等字样。更明确地证明戏台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之前,是地地道道的元代戏台。 盐池禁墙,为防止盗盐走私,保护税收,唐时在盐池周围一百二十里修筑禁墙(亦称禁垣)。宋元明清补修,现存禁墙多为清代所筑。现禁墙主体大多已毁,但依势起伏的残墙断壁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