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城隍庙

平遥城中的城隍庙有其独到之处:庙群完整,古树遮天蔽日,与财神庙、灶君庙共存于一体,平行排列,尤其以精湛的琉璃装饰技术闻名于世。      城隍庙位于平遥古城东部的城隍庙街,是仅次于县衙的较大建筑群。“城隍”的说法,最早见于《易经》:“城复于隍”。“城隍神”源于《周礼》中天子“八腊”神之一的水墉神,也就是沟渠之神。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各地建城隍庙,从此,城隍庙风行全国,一般来讲,有城池必有城隍庙。现存的城隍庙较多,但平遥城中的城隍庙有其独到之处:庙群完整,古树遮天蔽日,与财神庙、灶君庙共存于一体,平行排列,尤其以精湛的琉璃装饰技术闻名于世。      平遥城隍庙创建已久,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重修,清康熙、乾隆年间修葺补筑,咸丰九年(1859年)庙会期间毁于火灾,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修。      现存城隍庙,是清代规制,庙貌宏大,布局规整,总占地面积7302平方米,整个庙区由城隍庙、财神庙、灶君庙及道院组成。      城隍庙坐北朝南,前后四进院落,由牌楼、山门、戏楼、献殿、城隍庙、寝宫等主体建筑组成,游廊、厅、东西廊庑、配殿纵深相连,贯穿为一体,既有寺庙殿堂配置特色,又具官署建筑风格,其神学意趣和“前朝后寝”的功能分区十分明显。      灶君庙、财神庙分置在城隍庙东西两侧,左右互通,庙宇相连,组成了“三庙一区”的奇特景致。      牌楼是进入城隍庙之前的标志性建筑,形制是三间四柱歇山式,匾额正面书“城隍庙”,背面书“威灵百里”,牌楼前栓马柱上刻有“善来此地心不愧,恶过吾门胆自寒”,以昭示世人。      穿过牌楼便是山门,山门面宽五间进深二间,单檐硬山式,屋顶用琉璃剪边套心。廊心墙上绘有工笔重彩人物——道教门神,殿内墙壁书“善恶报应”四字,质朴苍劲,点出了古代社会的因果伦理观念。      前院东西两侧对称配置有22间游廊,是古代庙会期间,善男信女、商贩摊点聚集的地方。      中院内戏台(昭阁楼)、钟楼、鼓楼一字排开,城隍庙戏台为砖木结构,重檐二层歇山回廊式,屋顶满布琉璃瓦,是平遥县城内结构最精致、体量最大的戏台。      东配殿为六曹府,殿内塑有六曹判官、黑白无常、地狱众生塑像,塑工精良,各具神态,是传统彩塑技法的佳作。      西配殿为土地祠。土地神源于中国古代的土地崇拜,后演化为掌管人间某一地段的小神。殿内奉祀有平遥明清时期40坊里的40个土地神,有的站立、有的端坐,或胖或瘦、或喜或忧,表达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是人世间真实生活和真实情怀的反映。      城隍庙正殿是城隍神的公堂,城隍是一座城池的守护神,“护廓佑民”和“鉴察阴阳”是他的职责。大殿神龛内供奉平遥城隍神“鉴察司民显佑伯”,供台下塑有掌善、掌恶判官及鬼王大师和站殿将军。殿内东西山墙绘有清代壁画《城隍出巡图》,场面恢弘,笔法、色泽俱佳,是弥足珍贵的道教壁画。后墙壁上也绘有同期的隔扇画,内容为东周列国故事,一诗一画,艺术品位较高。      正殿过后的主殿为寝宫,是城隍神“休息”、“住宿”的行宫,为双层结构下窑上阁,窑洞为十字窑结构,内塑有城隍真身和掌善、掌恶判官和掌生死判官塑像,据传这里是存放县境内40坊里生死簿册的地方,所以其香火也很旺盛。      顶阁内是城隍神和两位城隍娘娘的真正的寝室,颇有生活气息。


简介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是山西省唯一一家出版科学技术类图书的专业出版社,拥有医学、地图的专有出版资质,获得“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省直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建设南路21号
邮 编:030012

网站运营:王祎凡 0351-4922100
电 话:0351-4922103(综合办)
0351-4922134(总编室)
0351-4922121(发行部)
Copyright◎山西文化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