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历代水运

历代水运

历代水运利用黄河、汾河等河流进行水上运输由来已久,历代均以漕粮为主。周襄王五年(前647),秦输粟于晋,首创渭水、黄、汾三河联运。      魏晋时期,漕运和军运并重。据《晋乘搜略》载,北魏曾在今静乐县境的羊肠坂建置粮仓,“由汾水漕太原”,以广积储。兴和三年(541)后,高欢“转漕太原”,以供军需,以固根本。唐朝初期,漕运“岁不过二十万石”。高宗以后,京师所需漕粮赚岁益增多,开元二十五年,岁漕180万石,“天宝三载达到最高峰,每年400万石”。北宋时期,黄河漕运改变了唐以来前逆河西上的状况,而是将关中州、郡的粮食自渭入河,沿黄河顺流而东下,运达京师开封。蒙古军灭金占据黄河流域后,于蒙古蒙哥汗二年(1252)在黄河沿岸修筑粮仓,设置官员,并“令民入粟”。同年秋七月,“割河东池盐以供军食,立从宜府于京兆,屯田凤翔,募民受盐入粟转漕”,以供军需。      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大举北伐,“由开封运粟,溯河达渭,以给陕西”。      康熙三十年,西安一带发生饥荒,清政府调运大同府粮食赈灾。这次漕运是顺黄河入渭而抵西安,历时5个月,动用了48艘木船,漕粮达13万石。康熙四十三年,为赈济灾荒,山西巡抚噶礼令人建造鳅船。同时,在榆次县东北的汾河岸边还疏建了黄龙港。清乾隆十七年(1752)秋季,河东大旱,山西载运陕州储仓备灾之粮至蒲津关,令永刘县在黄河岸上建造棚舍,暂时收贮。然后,檄令各州县前来接运。这次赈灾漕粮,于次年完成,共运粮食500万石(清乾隆《蒲州府志》)。此后,漕运逐渐终止。

简介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是山西省唯一一家出版科学技术类图书的专业出版社,拥有医学、地图的专有出版资质,获得“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省直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建设南路21号
邮 编:030012

网站运营:王祎凡 0351-4922100
电 话:0351-4922103(综合办)
0351-4922134(总编室)
0351-4922121(发行部)
Copyright◎山西文化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