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物产与特产 » 物产与特产 » 节令食品 » 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

元宵节家家户户亲人团聚,食用元宵,庆祝团圆。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汉朝,相传汉惠帝刘盈死后,吕雉作为皇后,阴谋篡权,周勃、陈平请人扫清诸吕,立刘恒为帝,这时恰逢上元(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刘恒遂把这一天定为元宵节,表示欢庆胜利,并以糖元、油饼为节日食物。晋东南一带过元宵节要蒸黄糕吃,同时以糕面制成各种花样食品来祭神。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至少到了明朝,人们就以“元宵”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      刘若愚(生于1541)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作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黄豆,煮食的方法有带汤、炒吃、油汆、蒸食等。不论有无馅料,都同样的美味可口。目前,元宵已成了一种四时皆备的点心小吃,随时都可以来一碗解解馋。      太原“老鼠窟”的元宵,皮薄馅满,味道甘美。久居太原或临时来太原走亲访友、旅游的人们,都要慕名前去“老鼠窟”品尝品尝。其元宵的特点是:皮儿绵中有黏,馅儿甜中有香,色泽洁白鲜亮,配料讲究,风味独特,故有“味压群芳、誉冠并州”之美称。      它的字号原名“恒义诚甜食店”,由于地处钟楼街“老鼠窟”巷要口,故以“老鼠窟元宵店”著称。该店创始人申友(乳名三货)原籍本市松庄村,家境贫寒,十六七岁就给人家打短工,以后在大原一些食品店做临时季节工。每年逢正月十五元宵节或八月十五中秋节,一些铺号都愿雇他来做杂工。他虽没文化,但为人忠厚肯干。      当帮工时对师傅特别殷勤,除做些杂活外,一有空隙,就悉心学习师傅的制作工艺。师傅们看到他诚心好学,就经常传授他些制作食品的工序和技艺。天长日久,他学会了不少做食品的技术。1928年,年仅18岁的申三货先后在按司街(现高等法院门口)、钟楼街等地摆摊设点卖元宵。当时只是买号铺中的生元宵,一早一晚煮熟后卖熟元宵。这样,一天只能赚些薄利维持生活。后来,他认为只有自己亲手制作,才能获得较多利润。      经过不断请教师傅,又经友人介绍到西安元宵店取经,博采众长。从选料、浸米、配馅、滚元宵都亲自动手操作。经过多次试验,不断改进,终于试制成香甜可口、与众不同的元宵。这样每天晚上制作,白天上街叫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由于质量不断提高,销量也因此日渐增加。人们都异口同声赞美老申的元宵别具风味。从此,他的生意越来越兴旺。一人干不过来,全家一起动手。但有一条,不管谁干,老申都得亲自一一检点。检查后,认为哪道工序或配料不合格,他都要动手返工,以达到标准为目的。      1931年,老鼠窟“恒义诚肉铺”生意萧条,亏累日益严重,东家议拟将铺底让出。这时的申三货鉴于自己的生意日趋兴隆,正想接个门面,扩张营业,遂将“恒义诚肉铺”三间门面接过来,更名为“恒义诚元宵店”。申三货自从接下老鼠窟“恒义诚肉铺”的门面后,生意更趋兴旺。这时,老申不是“萝卜快了不洗泥”,而是更要加工细做、精益求精。他一再告诫家人说:“若要富、开久铺”。意思是要想生意亨通、财源茂盛,必须要有长久的打算,也就是要坚持“质量第一,永保信誉”。      经过多年的实践,他认为晋祠江米中,质量最好的莫过于花塔村所产。因此他决定和花塔村几户农民订立长期合同,按他的品种、需量,确定种植亩数。为了解决农民播种困难,每年春耕前还预付给农户一部分垫底款,经过农民精耕细作,江米质量有了提高,既不过软,又不过硬,而是细韧软绵。当时,虽然西有按司街的一家元宵店,东有钟楼街的两家元宵店,但“老鼠窟”元宵店顾客仍是络绎不绝。他一家的营业额,大大超过附近三家营业额的总和。每年春、秋、冬是元宵销售旺季,早晨一开门就宾客满座,晚上至十一二点顾客仍是川流不息。      如今,老鼠窟注册成商标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2002年又将恒义诚注册为企业商标,这对老字号的保护也起到一定作用。恒义诚在保持原有传统什锦桂花元宵的基础上,近年来又创新开发出多种口味的元宵,并增加了小吃。同时,恒义诚打破了每年热天不做元宵,冷天不卖凉糕、麻团的旧习俗,变季节性经营为全年四季经营。“恒义诚”经历了半个世纪、新老几代人创造的名牌小吃正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简介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是山西省唯一一家出版科学技术类图书的专业出版社,拥有医学、地图的专有出版资质,获得“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省直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建设南路21号
邮 编:030012

网站运营:王祎凡 0351-4922100
电 话:0351-4922103(综合办)
0351-4922134(总编室)
0351-4922121(发行部)
Copyright◎山西文化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