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物产与特产 » 物产与特产 » 节令食品 » 春节吃食

春节

正月初一是春节,民间俗称“过年”、“过大年”。春节这一天,山西同黄河流域许多地方一样,家家习惯吃饺子。关于饺子还有个传说,汉朝时匈奴有两个将军,一个姓浑,一个姓屯,经常南侵,骚扰人民,当地人民极端仇视他们,便制作一种用面皮包着肉的食品,取其两姓的谐音,名为“馄饨”(意为二人的肉),专门在新年伊始食之,以示新的一年里不会再有人来侵害他们。由于三更正值“交子”之时,馄饨便又称为“饺子”了。      吃饺子习俗早在汉代就已有之,山西民间对春节吃饺子又有许多附会。煮饺子时要放鞭炮,烧柴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饺子要多煮些,吃得剩下,意为年年有余。晋西北平鲁传说,初一早晨吃饺子是祝愿招财进宝的意思,故称“捞元宝”。晋中一带初一煮饺子时若有饺子煮破,不许说“破”,要说“挣了”,取“挣钱”之意。有的农户故意煮破几个,主妇向家人连连报说“挣了、挣了”以为吉利。盛饺子每人一碗之外还要多盛一碗,意在希望家中添丁。      捞饺子时,不能全部捞出,要留几个看锅饺子,意喻取之不尽。全家人围坐一起吃饺子,有人吃出包有莲子的饺子,表示连年有余;吃出包有红枣的饺子,表示早交好运;吃出包有硬币的饺子,表示财运兴旺等。不管谁吃着,都要报出名称,全家齐声表示祝贺。如果小孩子吃着,家庭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全家人格外高兴,祖、父辈皆要特意赠送小礼物,以表庆贺。      五寨县一带初一早晨不吃饺子,多吃白面红枣制的枣篮。      也有吃年糕(枣糕),年糕是一层面一层枣叠起来的,层次可多可少,象征人寿春早、五谷丰登。      吕梁地区不少地方,讲究春节吃“隔年捞饭”、“隔年箕子”。年前就把小米煮好,捞出来,半熟放在盆里压着,过年时蒸炒一下即可吃。年前还要把豆面擀好放着,过年煮着吃面条,称这种面叫“豆面箕子”。过去,吕梁地区多数地方春节早上不吃肉,主要是为了表示信仰而忌荤。吃面条时,不用笊篱,用筷子挑着捞,讲究是怕福气漏走。      晋东南的沁县、武乡一带,初一早上要吃一种隔宿面条或挂面;忻州、定襄一带初一晚上加食南瓜稀饭,以示丰年有余。河曲、宁武等地传说初一这一天诸神俱到,忌吃荤,所以都吃素。早餐吃长寿面或面茶,配以醉枣、麻糖、点心等。午餐吃油糕,晚餐是素粉汤泡浓茶。在晋南,正月初二、初三是姑爷拜的日子,丈人要用火锅款待,内放白菜、豆腐、木耳、猴头、虾米、海参、鱿鱼等,最上面盖上一片熟猪肉。平鲁在正月初五要吃擀豆面片,名曰“扯穷皮”,祝愿去贫致富。晋西北在正月初八过“八仙节”,这天传说是八仙过海的日子,为纪念吕洞宾生日,早食素,午饭做八仙菜。

简介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是山西省唯一一家出版科学技术类图书的专业出版社,拥有医学、地图的专有出版资质,获得“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省直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建设南路21号
邮 编:030012

网站运营:王祎凡 0351-4922100
电 话:0351-4922103(综合办)
0351-4922134(总编室)
0351-4922121(发行部)
Copyright◎山西文化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