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山西古建筑概说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地处黄河中游的山西,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山西的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早在18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劳动创造。在这块土地上曾经流传着“后稷教民稼穑”、“嫘祖教民养蚕”的历史传说,演义出“晋文公称霸中原”、“韩赵魏三家分晋”、“李世民起兵太原”等历史话剧,而崛起在平阳的尧都,构筑于蒲坂的舜都,矗立在安邑的禹都,则可谓中国古代都城建筑的滥觞。
         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宝库”的美誉,其古建筑保存数量十分丰富,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很高,以其“时代早、价值高、数量多、品类全”而著称于世。现存的山西古建筑近2万处,宗教建筑、祠祀坛庙、宫殿衙署、石窟艺术、佛刹古塔、民居建筑、古代城池等古建筑,星罗棋布,遍布全省各地。
         山西的古建筑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贡献,它不但为研究我国建筑历史、建筑艺术、宗教文化、民俗风情以及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情况提供了十分珍贵而又丰富的实物资料,而且成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 
         历经各朝各代的战火洗礼和人为毁坏,在山西近2万处的古建筑中,保存下来的历代木构建筑就达9000多处,实属不易,这9000多处的木构古建筑,从现存全国最早的唐代建筑南禅寺,到清代的飞云楼,各代均有经典之作。山西省内仅宋代以前的木构建筑,就占全国现存同时期建筑的70%以上,建筑形制多样,内涵丰富,各具特色。
         游历山西,人们在欣赏古代建筑艺术的同时,还能得到壁画、彩画、雕塑、石刻、砖雕等综合艺术享受,这些附属于古建筑的艺术作品,在山西的古建筑中,几乎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民居建筑是山西古建筑中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以保存数量之多闻名全国,而且保存的年代也最早。山西现存的古民居多达1200多处,其中有我国现存最早的元代民居建筑。山西的古民居在全省各地都有分布,其中晋中市是比较集中的区域,这里的古民居多为明清时期的巨贾富商所建,典型的建筑当推祁县的乔家大院、灵石的王家大院、太谷的曹家大院等,这些民居建筑,不仅集建筑艺术、雕刻艺术、文化艺术于一身,观赏内容极其丰富,而且现状保存比较完整,这在全国也是十分罕见的。 
         戏剧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又一表现形式,山西历史上的戏剧艺术十分繁荣,是我国古代戏剧发源地之一。现存的古戏台是研究戏剧发展史的重要的实物资料,在山西目前保存下来的2800多座戏台中,以山西省临汾市保存数量最多,其中元代戏台就有6座之多。 
         山西的古塔是伴随着佛教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保存到现在的古塔有近600座,就建筑材料而言,以砖石塔和木结构塔为主,其中砖石塔占绝大多数。古塔形式主要为喇嘛式、密檐式、楼阁式、亭阁式等,从北齐至明清历代均有古塔遗存至今。
         山西现存古代的长城绵延3500多千米,镶嵌在山西境内的9个县、市。最早的长城为战国时期的赵国修筑,以后的汉、北朝、隋、唐、明、清均有兴建。属于军事建筑的关隘,在历史上与长城一样发挥着重要的防御功能,驰名全国的娘子关、平型关、雁门关等关隘,至今巍峨耸立,向人们诉说着战火纷飞、金戈铁马的年代。 
         山西的石窟艺术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结合,集雕刻艺术与建筑艺术为一体,反映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宗教文化现象,是山西古建筑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山西现存的大小石窟寺有300余处。 经过文物工作者几十年的努力,山西现有100多处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典型建筑,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专家学者研究古建筑的重要基地。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山西的古建筑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和国外的观光者,驻足山西,游历山西,欣赏山西。
简介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是山西省唯一一家出版科学技术类图书的专业出版社,拥有医学、地图的专有出版资质,获得“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省直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建设南路21号
邮 编:030012

网站运营:王祎凡 0351-4922100
电 话:0351-4922103(综合办)
0351-4922134(总编室)
0351-4922121(发行部)
Copyright◎山西文化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