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元代彩塑
         写意特征和浪漫情调——元代彩塑    元蒙立国之后,为巩固政权,大力扶持和利用佛、道等宗教,以加强对各族人民的统治,直至元亡,修寺造像活动有增无减,致使佛寺道观及雕像彩塑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在修庙造像、大兴土木的过程中,元朝统治者征集雇佣了各地的能工巧匠和雕塑高手,其中有来自宫廷的,也有来自民间的,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其中最著名者就是尼泊尔雕塑家阿尼哥,他来华后塑造了许多喇嘛教佛像,使元朝佛教雕塑耳目一新。
         元代雕塑大师刘元最初曾当过道士,后来师从阿尼哥学艺,掌握了高超的雕塑技巧。他在大都(今北京)、长安(今西安)频繁地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创作了大量优秀雕塑作品。山西地处其间,乃往来必经之路,加之宗教造像活动在三晋大地长盛不衰,刘元在山西参与造像活动是极有可能的,遗憾的是史料没有祥载,故一时还难以确证。
         山西现有元代彩塑275尊,主要保存于晋城玉皇庙、五台广济寺、洪洞广胜寺、襄汾普净寺、新绛白台寺等地,其中尤以晋城玉皇庙二十八宿像艺术水平最高,是当之无愧的元代彩塑艺术代表之作。 山西元代彩塑大多能超脱宗教造像规范的程式化桎梏,人物造型更加接近生活。无论是塑像面部五官的刻划,还是肢体、骨骼、肌肉的塑造,皆可从寺庙所在地的乡民中找到原型,使人强烈感受到一种清醇的、浓郁的泥土气息和地方风情。
         从衣饰塑造来看,元塑对衣纹的处理注重线面结合,以线领面,穿插翻卷,恰到好处,人们从这些衣纹线条中可以明显地体味到一种洒脱、雄浑、厚重、挺拔的情趣和艺术特征。不少元塑中的精品之作,完全可以与同时代壁画中的优秀形象,如永乐宫壁画中的人物形象相媲美,其用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许多塑作以群体排列方式置于寺观大殿,强调对比,突出动感,形成了特殊的艺术氛围。例如晋城玉皇庙二十八宿群像高度略大于真人,有坐有站,高低起伏,节奏感和韵律感极强,加之塑像本身大动作之体态及衣纹彩带的飞舞飘逸,使全殿彩塑产生了气势磅礴的流动回旋效应,这是用特有的雕塑语言表达出来的富于艺术张力的不平衡之动感。群像中那大张的嘴、圆睁的眼、严肃的面部表情和夸张的手足动作,使塑像之间产生呼应,同时也使观者频生喧闹的幻觉与联想,其声势之显赫,惊响如春雷,翻腾似海潮,令人发聋振聩、荡气回肠。这种使静态造型产生动感,使无声艺术引发音响,以及使写意特征与浪漫情调完美结合的艺术手法,正是元代彩塑艺术的重要特色和巨大成就。
简介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是山西省唯一一家出版科学技术类图书的专业出版社,拥有医学、地图的专有出版资质,获得“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省直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建设南路21号
邮 编:030012

网站运营:王祎凡 0351-4922100
电 话:0351-4922103(综合办)
0351-4922134(总编室)
0351-4922121(发行部)
Copyright◎山西文化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