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古建筑 » 古建筑 » 总论 » 山西的砖石塔建筑
         山西的砖石塔建筑        塔最早起源于印度。梵文音译为窣堵坡、浮图、佛图等。窣堵坡是印度佛教建筑物,进入我国后根据窣堵坡的音和义创造了塔这个新汉字。塔的最初的功能是用于藏置佛的舍利和遗物,由台座、覆钵、宝匣和相轮组成,传到中国之后,窣堵坡的体量缩小了,内容有了充实,作为装饰,安置在塔顶之上,称为塔刹。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塔的原始功能逐渐弱化,其观赏性大大增强,成为寺观庙宇中的突出标志。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死后,众僧人将其尸体火化,释迦牟尼的尸体并未在大火中熔化,却呈现出许多各色坚硬的珠子,这些珠子就是人们熟知的舍利。为了表示对佛的虔诚,当时的八个国王分别将舍利建塔供奉,随着佛教的发展,凡有信奉佛教的地方必建塔,塔于是在印度兴盛起来。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建筑也随之传入。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结合是一种历史现象,两者的结合造就出许许多多灿烂辉煌的艺术结晶。建筑文化的中外结合,并创造出优秀成果者就是塔,其作用除了弘法布道外,中国的塔还保留了登高望远的作用。山西不少的风水塔虽然形式与佛塔相同,但其社会功能却仍保持着土生土长的原始文化意义。
简介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是山西省唯一一家出版科学技术类图书的专业出版社,拥有医学、地图的专有出版资质,获得“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省直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
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建设南路21号
邮 编:030012

网站运营:王祎凡 0351-4922100
电 话:0351-4922103(综合办)
0351-4922134(总编室)
0351-4922121(发行部)
Copyright◎山西文化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